聶永忠
【摘要】和諧教育呼喚內心和諧的教師,而現今由于社會、學校內部管理和教師自身的原因使不少教師存在心理問題,影響著教師自身的健康,也制約了教學的能力。因此,當前的校園應該加大對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關注度,通過完善心理健康維護制度和創設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來改善教師隊伍的整體心理健康狀況,促進教師的身心健康發展。
【關鍵詞】教師 ?職業環境 ?心理健康
【課題項目】本文系2017年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隴原名師”專項課題《農村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立項號:GS[2017]MSZX061)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4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52-0228-02
前言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心理健康問題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重視。在教育教學領域,保障學生的心理健康也成為了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但是與此同時,教師本人的心理健康卻被無意識地忽略,急需得到更多的重視和關注。
一、教師心理健康對教育教學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個方面及活動過程處于一種良好或正常的狀態。教師作為社會上的一個特殊職業群體,其本身的心理健康在符合這種一般性的標準前提下,還具有一些特殊性的要求。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關于教師本身的職業素養問題。所以對于教師來說,心理健康還意味著教師對于學生群體和教學任務能夠保持熱情積極的態度和正確的認知,并且有能力處理好教學工作中與學生群體、家長群體、同事群體之間的關系。同時,教師對于自己的職業前途和工作前景有著明確的規劃,能夠借助于學校提供的機會自我學習和提升,實現自身專業能力和素質的不斷成長。
雖然對于教師的心理健康的定義明確,但是在實際的學校工作中對于教師心理健康這一方面卻存在著明顯的不足和欠缺。一方面,學校對于教師心理健康的定義存在認知上的模糊,進而在組織維護教師心理健康的工作和活動時造成了一些問題。實際上,人的心理狀態是十分復雜的,所以教師在心理上存在一些問題是十分常見的現象,過度的工作壓力以及生活中的挫折都會導致心理問題的出現。但是,存在心理問題并不一定就意味著心理不健康,負責心理輔導工作的工作人員如果不能正確對待教師群體的心理問題和心理狀態,對正常的心理問題過度緊張或者忽略一些可能導致嚴重心理問題的前兆,就會因為本身的態度和治療方式錯誤導致更嚴重的心理問題的出現。另一方面,對于一部分的學校來說,學校領導缺乏對教師群體心理健康問題應有的關注,導致了教師的心理狀況缺乏常規的維護和引導,進而使得教師在心理上的問題逐步積累,對教師本身的健康和教學的質量產生較大的影響。
二、開展維護教師心理健康工作的途徑
1.加強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要促進當前教師心理工作的完善和發展,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對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態度的轉變。關于這一問題,主要應該從兩個方面著手。首先,要保證領導集體對于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重點關注。這里的領導集體不僅要包括每一個學校內部的領導群體,還應該從更高的層次看,在區域政府,全國范圍內引起對這一問題的廣泛關注。只有這樣才能夠從政策上給予教師群體的心理健康一定的保證。在國家,各級政府,學校的層層重視和督促之下,各學校內的教師心理健康維護工作和制度才能夠得以迅速地完善,形成包括定期組織教師心理健康測驗,心理健康方面的講座和設立教師心理咨詢室等措施在內的完整的維護和保障體系,確保教師的心理健康有完善的體制保障。而除了學校領導集體的關注和制度方面的保障之外,最重要的也是最關鍵的因素就在于教師自身的態度。因為心理問題的產生和緩解最終都要依靠自身來實現。所以只有教師群體自身加強對心理健康的重視,才能夠真正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實處,產生實效。因此學校要加強教師心理健康重要性的宣傳,同時著力加強教師本身對于心理健康問題的關注,結合地區和學校本身的特點組織活動開展相關的宣傳工作。例如,武威市涼州區的學校就結合自身的區域特色,重點關注農村教師的心理健康建設工作。結合農村學校教師數量較少的特點,可以開展對教師的一對一,一對多的定期心理輔導活動。同時學校從改善教學環境和借助講座課程加強家長對學生學習的重視入手,減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心理壓力。同時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強調教師心理健康對于教育教學的重要性,以此來逐步加強教師對自身心理健康的關注,及時調整和改善自身的心理狀況。
2.創設和諧健康校園文化氛圍
要維護和改善教師隊伍的心理健康狀況,除了需要加強對心理健康問題的關注之外,還需要為教師創設一個積極和諧的工作環境,落實到實踐過程中就是要加強校園文化環境建設。因此學校可以說既是教師主要的工作場所,也是主要的生活場所。學校中的整體環境和氛圍對于教師的心理狀況能夠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校園環境的建設在開展教師心理健康工作過程中占據著重要地位。要創造一個和諧的、健康的、積極的校園文化環境,不僅需要學校方面的努力,也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參與。從學校方面來說,主要是需要定期組織例如演講比賽,征文比賽,校園文化藝術展覽,文化遺址參觀活動,師生互助實踐活動等形式豐富的校園活動,確定積極向上的主題,加快師生之間和諧關系的建立,從而在校園內形成尊重教師、關心學生、師生和諧的氛圍。從學生這個角度來說,則是需要學生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形成對教師的尊重、關心的態度,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在課下都要以積極的態度來面對與教師之間的交流,以雙向合作的態度共同完成教學任務,構建高效課堂。同時在學校的引導下通過完成黑板報、宣傳欄,組織班級活動等方法在班級內、校園內進行尊師重道、教師心理健康等相關內容和思想的宣傳,讓更多的學生形成尊重教師、關心教師的態度。這樣,學生就能夠通過和諧的師生關系來促使教師心理壓力的減輕,心理狀態的平衡。最后,校園內這種和諧的氛圍還應該包括職場關系的和諧,也就是作為同事的各個教師之間的和諧相處。不論什么科目的教師都應該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如同一個班級內的各個科目教師應該互相配合,圍繞整體的教學計劃配合彼此的工作,為了提高教學的質量,培養學生成才而共同努力。任課老師也不能只關注知識的傳授,要配合班主任的工作在教學過程中夾雜對學生的素質養成內容。班主任也要充分考慮到各任課老師的教學任務,做好平衡工作。即便是在同一個體系內的教師,相互之間存在競爭關系,也要在制度和體制的要求下公平、正當地展開競爭,以促進自我專業成長和提高自身教學質量的方式來提高競爭力,獲取競爭優勢。從而在教師群體內部形成和諧共處、相互促進的健康向上的環境氛圍。只有在這樣的整體校園環境下,教師的身心健康和教學效果才能夠得到保證。
結語
隨著社會的進步,現代學校也應該開始關注除學生成績之外的其余方面建設,實施一種人文性的管理,以正確的文化價值觀念引導和諧環境的創設,使教師在和諧、愉快的文化氛圍中工作,促進身心的健康發展,實現自身的價值。
參考文獻:
[1]申繼亮, 翁潔.關注教師心理健康, 創設和諧工作氛圍[J].人民教育,2008(19):30-32.
[2]馬先華.關注教師身心健康, 優化學校育人氛圍[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0(5):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