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小川
“貿易談判過程歷來是一種博弈,目標有可能是國內政治,而非真正的經貿關系。當前中美棋局遠未到終局,希望這種博弈能夠逐步回歸理性、平衡,以大局和全球利益為重。”
——9 月 17 日,人民銀行前行長、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周小川在“中歐美經貿關系研討會”上表示,希望歐洲朋友更多地了解中國十九大報告,了解中國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傳導出的新信息。這樣對中國的改革開放會更有信心,可以更動態地判斷、看待中國。

劉昆
“財政政策更加積極,絕不是搞大水漫灌式的強刺激,而是要提高政策的前瞻性、靈活性、有效性,在擴大內需和調整結構上發揮更大作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10月7日,財政部部長劉昆接受媒體采訪表示,今后財政政策將從四方面發力,一是抓緊研究更具效應的減稅降費措施,讓企業輕裝上陣;二是加強對發展中薄弱環節的建設;三是完善分配制度,促進消費;四是政府要過“緊日子”,把省下來的錢用于保障民生。

陳雨露
“要處理好政府提供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金融機構創新產品服務、硬系統建設和軟規則保護及加快發展數字普惠金融和有效防控風險之間的關系,推動數字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
——9月29日,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在“數字普惠金融創新發展座談會”上表示,落實蘭考試驗區數字普惠金融專項行動方案,要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并重,針對普惠金融發展的重點和難點,發揮數字普惠金融的優勢和潛力,進一步深化改革創新。

劉世錦
“金融開放的步子還可以再大一些,因為中國是一個龐大的經濟體,有廣闊的市場,地區發展不均衡,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經濟有很大的彈性來應對外部沖擊。”
——9月18日,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在“2018夏季達沃斯新領軍者年會”上表示,金融開放重在解決金融體系存在的突出問題,通過金融業的對外開放,引入有助于解決困難的金融新業態、新工具、新產品。
10月11日,在“2018年IMF/世界銀行秋季年會”上,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接受相關媒體采訪時表示,目前中國宏觀經濟運行平穩,防范金融風險初見成效,年初預定的增長目標可以實現。中國央行所有貨幣政策都是以國內經濟為主要考慮。從消費、利潤、稅收和國民經濟的名義增長率等各項指標來看,當前,經濟都在一個不錯的區間運行;國際收支大體平衡,金融風險總體可控,貨幣信貸增長適度,且非常支持實體經濟和小微企業的發展。
“金融風險是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的重中之重。目前宏觀杠桿率穩住了,國有企業的杠桿率在持續下降,地方政府的負債可控。中國經濟在穩杠桿的同時,更實現了經濟結構的持續優化。所有這些都說明,中國進入了高質量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