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泉
(廣東省惠州市第一人民醫院 廣東 惠州 516003)
目前針對腫瘤疾病的診斷以活檢穿刺等病理檢查為金標準,但是該種檢測方式具有較大的創傷性,患者缺乏檢查依從性。而CT、MRI等影像學檢查方法雖然無創傷,但是其誤診或漏診風險較高,可能耽誤患者的治療[1-2]。近年來很多研究證實,免疫組化和特殊染色技術在腫瘤疾病的診斷中具有良好的應用效果,為探究其臨床應用效果,本次擇取62例患者開展相應檢測,匯報如下。
擇取2016年10月—2018年12月期間惠州第一人民醫院期間我院收治的62例腫瘤患者為對象,其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22例,最小年齡37歲,最大年齡70歲,平均年齡(53.1±3.3)歲,影像學檢查結果及術后檢查結果顯示:20例轉移性腫瘤,17例原發性肝癌,12例血管瘤,13例內膽管瘤。本次經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對研究知情且自愿參與。
患者分別行免疫組化技術檢查、PAS染色、網狀纖維染色以及聯合檢查。首先患者行活檢穿刺,取出病灶處組織進行培養,然后對組織進行免疫組化和染色檢查,將組織修建為長寬高分別為1、2及0.2cm的形狀,在甲醛溶液內進行充分浸泡,通過透明液和脫水液分別進行60min透明處理和脫水處理,在將組織置于浸蠟液中進行60min浸泡,常規做組織切片處理,厚度約2um即可,然后組織保存備用。免疫組化染色對組織切面進行處理,常規切面并行脫蠟后,將檸檬酸抗原修復液置入壓力鍋內并放于電磁爐上加熱直至液體沸騰,將切片置于備好的耐高溫支架后放進沸騰的修復液內進行繼續加熱約2min,撤出電磁爐使壓力鍋內的物體在室溫下冷卻。PBS沖洗6min后加入抗體,孵育1h后行PBS沖洗12min,將PBS除去后加入測試劑,孵育15min行PBS沖洗9min,將PBS液去除后加DAB顯色液,在顯微鏡下進行觀察,沖洗后返藍,加酒精和樹膠封固。行二甲苯脫蠟處理,進行PAS及網狀纖維染色。
對不同檢查方式的診斷效果進行比較。
計數資料通過(%)表示,在統計學軟件(SPSS17.0)中進行組間χ2檢驗,若P>0.05組間無統計學意義,若P<0.05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免疫組化技術對腫瘤患者診斷準確率91.94%(57/62),PAS染色技術對腫瘤患者診斷準確率93.55%(58/62),網狀纖維染色技術對腫瘤患者診斷準確率90.32%(56/62),聯合檢測技術對腫瘤患者診斷準確率100.00%(62/62),免疫組化技術和染色技術檢測準確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聯合檢測準確率顯著高于免疫組化和特殊染色技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腫瘤是臨床常見疾病類型之一,近年來我國社會經濟的良好發展使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的同時其生活習慣和結構也發生了較大的轉變,飲食結構也有了明顯的調整,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壓力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不良生活習慣逐漸暴露出來,導致腫瘤患者數量不斷增加,這對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質量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3-4]。免疫組化技術在臨床疾病的診斷中具有廣泛應用,其需要在電鏡和特殊染色技術下進行觀察和完成全套檢查。該種檢查方式是在HE切片檢查技術基礎上發展而來,通過HE切片進行組織觀察并對抗體進行篩查,進而保證檢查結果的準確性[5]。在電鏡下對HE切片進行觀察能夠對切片組織進行全方位分析,但是該種檢查技術的誤診率相對較高,因此在進行免疫組化檢查后,還需要借助臨床工作經驗以及腫瘤組織形態學相關知識進行輔助診斷以做出檢查結果和數據。特殊染色法也是惡性腫瘤組織診斷的常用輔助方法之一,但是其使用的重點在于輔助,單純使用該種方式進行腫瘤診斷效果較差。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聯合應用免疫組化和特殊染色能夠進一步提升腫瘤診斷效果,通過免疫組化對組織切片進行觀察,明確抗原成分及數量,確定病理類型,在染色技術的幫助下對腫瘤病灶進行具體了解,二者聯合應用能夠有效觀察和確定腫瘤組織的相關信息,保證檢查準確率。
綜上,腫瘤性免疫組化與特殊染色聯合診斷的效果確切,對患者疾病診斷和治療具有重要意義,可用于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