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香
(重慶市榮昌區人民醫院 重慶 402460)
產后盆底功能障礙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產后并發癥之一,發病率較高,若長期忽略盆底功能的訓練患者的癥狀可能會加重,使患者盆底功能出現更嚴重的損傷[1]。產后盆底功能障礙的臨床治療中選擇盆底肌康復治療能夠比較好的對患者盆底肌進行修復,不同產婦的產后盆底肌損傷情況不完全相同,在臨床治療時需要注意準確評估產婦的盆底肌力以及陰道收縮力等,另外盆底功能障礙患者也會存在一定程度的夜尿或者尿失禁情況,在治療過程中要注意對患者進行適度的心理指導,通過健康宣教讓患者正確的認識盆底肌功能訓練的重要性,以及對其部分并發癥的心理控制[2]。為了解產后盆底康復治療的臨床效果,本文選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118例產后盆底功能障礙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進行分析,內容如下。
選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118例產后盆底功能障礙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患者59例,年齡20~36歲,平均年齡(25.43±2.56)歲;對照組患者59例,年齡21~37歲,平均年齡(26.36±1.96)歲。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治療,根據患者的產后盆底肌力情況指導患者進行肛提肌訓練。肛提肌訓練中指導患者用力收縮肛門括約肌,并向上提起肛門,而后放松,重復上述訓練。注意在進行肛提肌訓練時保持身體其他部位放松,每次訓練持續15min,每日2次,連續訓練3個月左右[3]。
1.2.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接受產后盆底康復治療具體內容如下:①盆底肌鍛煉。進行盆底肌訓練前需要先對患者的產后盆底肌肉狀態進行檢查和評估,根據盆底肌力狀態為患者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主要評定患者的盆底肌力以及陰道收縮壓,除了解患者盆底肌力狀態外注意了解患者有無便秘、慢性咳嗽等合并癥狀[4]。指導產婦進行Kegal運動鍛煉其盆底肌能力,患者做收緊肛門動作,而后放松,每次收緊持續3s以上,連續訓練15~30min,具體訓練時間根據患者的身體所能承受強度進行適度調整,訓練期間需要注意控制強度以及頻率,注意讓患者肌肉收縮達到預定要求或預期張力產生的疲勞[5]。②電刺激療法。使用電刺激治療方式幫助提升患者的肌肉興奮性,根據患者的盆底肌狀態調節合適量的電刺激,一般電刺激頻率在8~33Hz,脈寬控制在320~740us,具體的刺激程度根據患者的個體差異進行調整,Ⅰ類纖維訓練注意患者的力度、持續時間以及重復性,Ⅱ類纖維訓練注意控制力度、速率以及疲勞值[6]。電刺激治療一般每周進行2次,每次治療20min左右,治療期間注意觀察患者的反應,及時了解患者的身體變化。③生物反饋療法。在患者接受產后盆底康復治療時,通過肌電圖、壓力曲線或其他形式將患者的肌肉活動進行展現,對患者進行生物反饋。通過生物反饋給患者的視覺或聽覺信號,讓患者了解到自己的治療進展情況,并進行正確的盆底肌肉訓練,逐漸形成條件反射,抑制不良的盆底肌肉收縮,提高盆底康復治療的有效率[7]。在生物反饋治療的過程中,注意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變化,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增加患者對治療的認知程度,取得患者在治療上的配合。
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分析,了解患者治療后盆底肌力恢復情況,盆底肌力根據陰道肌力持續時間0s、1s、2s、3s、4s、5s分為0~5級,評定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盆底肌力[8]。對兩組患者治療前的夜尿次數以及尿失禁情況進行記錄,并將患者治療后的夜尿情況進行統計。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盆底肌力改善情況1級0例,2級2例,3級6例,4級24例,5級27例;對照組治療后盆底肌力改善情況1級0例,2級5例,3級12例,4級19例,5級23例。觀察組患者盆底功能恢復情況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患者治療前夜尿次數為(2.68±1.15)次,尿失禁率為30.51%,治療后夜尿次數為(1.17±0.56)次,尿失禁率為1.69%;對照組治療前夜尿次數為(2.53±1.24)次,尿失禁率為28.81%,治療后夜尿次數為(2.03±0.46)次,尿失禁率為10.17%。觀察組患者尿失禁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產后盆底功能障礙是很多產婦產后容易出現的情況,有研究顯示,無論是剖宮產或是順產產婦分娩后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礙,為了保證產婦的身體健康,根據患者的個體化差異給予相應的產后盆底康復治療十分關鍵。產后盆底功能障礙的臨床治療可以簡單的分為手術治療以及非手術治療兩類,手術治療主要適用于盆底功能損傷十分嚴重的患者,而多數女性患者在治療時選擇非手術治療就可以對其盆底肌功能進行修復,幫助患者盡快恢復健康[9]。產后盆底康復治療中比較常用的治療內容為盆底肌鍛煉、電刺激以及生物反饋療法,通過有效的盆底肌功能鍛煉讓患者逐漸恢復盆底肌力,電刺激以及生物反饋療法的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患者進行生理和心理上的刺激,幫助其恢復生理功能,并提高治療的效率。
盆底肌鍛煉是現階段應用最廣的盆底康復治療方式,相比其他治療方式而言,盆底肌鍛煉治療比較簡單易行,并能夠幫助患者盡快恢復盆底肌力。盆底肌鍛煉通過進行縮緊肛門以及放松治療的方式進行,治療的關鍵在于根據患者的盆底肌恢復情況制定良好的恢復方案,控制好患者在各個纖維訓練階段的鍛煉力度以及鍛煉時間。電刺激和生物反饋治療方式往往是聯合使用的,電刺激能夠對患者的盆底肌肉進行刺激,從而喚醒患者神經肌肉興奮性,幫助產婦恢復并加強括約肌收縮能力,電刺激治療中配合生物反饋療法,讓患者通過視覺和聽覺上的生物反饋能夠提升其治療的有效率[10]。產后盆底康復治療的主要治療方式包括盆底肌鍛煉、電刺激、生物反饋等內容,但在為了保證治療的有效率在治療中還需要注意其他內容。在為患者制定盆底康復治療方案時,對患者盆底肌肉進行檢查和評估是治療的關鍵,通過檢查評估患者盆底肌力狀態能夠根據其肌力強度制定符合患者身體條件的訓練強度以及電刺激力度。另外患者接受治療期間,對患者進行心理指導也十分重要,通過健康宣教和心理指導的方式增加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安撫患者由于尿失禁等不良事件帶來的負面情緒,能夠進一步改善其治療積極性,提高治療有效率。
本文中,觀察組接受了產后盆底康復治療,對照組接受常規肛提肌訓練,對比其治療效果發現,觀察組患者盆底功能恢復情況優于對照組,患者尿失禁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產后盆底康復治療對于盆底功能障礙者具有重要意義,通過科學、有效的盆底功能康復治療能提升患者盆底肌力并降低尿失禁等事件的發生,對產婦產后生活質量提高很有幫助,產后盆底康復治療的臨床應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