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沛芳
(云南省普洱市人民醫院 云南 普洱 665000)
早期乳腺癌是指早期階段的乳腺癌,經臨床研究證實,早期乳腺癌大部分均有希望永久治愈。對于早期乳腺癌患者來說,患病后癌細胞已經缺乏正常細胞的特性,通常處于游離狀態,從而使得乳腺癌發生轉移,乳腺癌浸潤、轉移過程較為復雜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生存質量造成直接的影響[1]。普洱市人民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于2018年1建立健康體檢女性乳腺癌及自檢知識、行為宣教模式,旨在提高女性對乳腺癌自檢和預防意識。具體報道如下。
從普洱市人民醫院健康管理中心2017年1月—2018年12月接受的健康體檢人群中中,抽取2000名女性受檢者作為研究對象,建立前后各1000名,年齡20~70歲,平均年齡(45.0±25.0)歲。于2018年建立健康體檢女性乳腺癌及自檢知識、行為宣教模式。
建立方法:(1)受檢者入院后立即建立體檢健康管理檔案,對其基本信息、生育史、既往病史、工作環境、月經史、既往乳腺疾病史、哺乳史、飲食習慣家族乳腺癌疾病史等信息等進行詳細記錄,并收錄其近兩年每個時期的檢查報告,針對乳腺危險因素進行評估,從而對其乳腺癌風險有清楚的掌握;(2)開展乳腺癌健康知識講座,①告知受檢者家族病史、乳腺腺體致密、月經初潮年齡在12歲之前、絕經年齡在55歲之后、長期服用雌激素、過量飲酒、絕經后肥胖、未哺乳、胸部受到高劑量放射線照射、攜帶乳腺癌突變相關基因、乳腺某些良性疾病未受到及時的診治等均是乳腺癌危險因素。②乳腺癌早期臨床表現:乳腺腫塊大多為無痛性、少部分可伴有不同程度刺痛或隱痛;若非妊娠期乳頭有乳液、漿液、血液以及停止半年以上乳頭仍有溢液情況、乳頭抬高或者回縮等情況、同側腋窩淋巴結腫大、對側腋窩、鎖骨等部位可觸摸到淋巴結、局部皮膚出現“酒窩”,若淋巴管受到阻塞則會呈“橘皮樣改變”等可能是乳房發生病變。③乳腺癌自檢,月經結束后1周左右進行乳腺癌自檢,比較雙側乳房對稱情況、外形變化(如大小改變、凹凸不平)。并根據上述體征描述對乳房情況進行觀察,如果發現有異常需及時去醫院做進一步檢查,并保持每年定期規范體檢的習慣。
采用我院自制乳腺癌健康知識調查表對建立前后受檢者乳腺癌相關知識知曉情況,總分100分,得分越高越好。
將本研究2000名受檢者乳腺癌相關知識知曉情況納入SPSS21.0軟件處理,使用(±s)表示采用t對比檢驗,當P<0.05時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建立前受檢者乳腺癌相關知識得分為(63.78±5.33)分,建立后得分為(82.54±5.79)分,由此可見,建立后受檢者得分顯著高于建立前,t=75.382,P=0.000;建立前后比較,P<0.05。
乳腺癌死亡率居癌癥死亡率第二位,其發病與年齡、遺傳有著密切關系,40~60歲之間絕經期前后的婦女是該疾病的高發人群,及早發現乳腺癌、及時有效的治療、排除病變對患者所造成的心理負擔,對于早期診治具有重要的意義。古曉宇[2]在研究中開展健康教育后,有效增強了婦女乳腺健康信念、提高了乳腺檢查和體檢比例,促進了乳腺癌早期篩查開展。本研究中建立健康體檢女性乳腺癌及自檢知識、行為宣教模式后,受檢女性對于乳腺癌相關知識知曉情況得到了顯著提升。對于女性來說,乳房是受激素影響較大,激素變化乳房就會出現異常,因此可以認為激素因素是引發乳腺癌的主要原因之一。除去激素因素外,乳腺疾病、遺傳因素,甚至不良的生活習慣等均可引發早期乳腺癌。此外,若女性具有自然或人工流產史、或女性月經初潮較早、長期服用避孕藥濫用激素等,若女性患有乳腺良性疾病,但經久不治,病情隨之發展,也會導致疾病的惡化,從而引發早期乳腺癌,若患者直系親屬中有乳腺癌史,則該家族中乳腺癌疾病的發病率要高于正常家族的2倍左右,早期診治和預防對乳腺癌具有重要的意義。
綜上所述,對健康體檢女性開展健康體檢女性乳腺癌及自檢知識、行為宣教模式能夠有效提高其自檢和預防意識,提高乳腺體檢、自檢比例,從而促進乳腺癌早期篩查和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