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靈在《黑龍江高教研究》2019年第5期撰文指出,以中國知網數據庫1998—2018年CSSCI來源文獻為樣本,以“民辦高等教育”為關鍵詞進行檢索,并利用Bicomb2.0和SPSS22.0等軟件進行文獻計量分析,在此結果上繪制出民辦高等教育研究熱點的知識圖譜。研究結果表明,近20年來民辦高等教育從復蘇發展到逐步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生態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三大領域包括民辦高等教育積累及比較研究階段、民辦高等教育研究內涵發展階段、民辦高等教育辦學模式及典型發展階段。我國民辦高等教育研究還需要在微觀研究層面、實證案例研究層面進一步加深。
闕明坤在《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9年第3期撰文指出,多樣性是區域教育現代化的應有之義。從教育生態來看,由社會力量和個人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舉辦的民辦教育,是我國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發展的生力軍。在推進區域教育現代化中,民辦教育成為試驗田,致力于提供選擇性、個性化的教育服務,與區域公辦教育協同發展。推進區域民辦教育現代化是一項系統工程,應當增強改革的綜合性、系統性和協調性,包括建立科學的現代化民辦教育治理體系、統籌非營利與營利民辦教育分類管理以及促進各級各類民辦教育健康持續發展。
鐘秉林、周海濤在《教育研究》2019年第4期撰文指出,獨立學院是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獨立學院規范設置工作進展緩慢,面臨著政策預期模糊、辦學經費短缺、隊伍建設滯后、自主辦學受限和內涵建設薄弱等問題。應遵循“政府主導、屬地管理、因地制宜、一校一策”的原則,盡快出臺獨立學院規范設置的國家指導意見和地方實施細則;完善統籌協調機制,強化省級政府統籌權;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建立差別化的規范設置與管理制度;加大政府支持力度,落實獨立學院辦學自主權;引導獨立學院抓好內涵建設,促進可持續發展。
胡萬山在《教育導刊》2019年第4期撰文指出,分類管理是近年來我國民辦教育政策調整的主要方向。分類管理政策的實施,一是明晰了民辦教育的發展方向;二是優化了生存、辦學和發展等整體狀態;三是提高了辦學水平,民辦教育成果斐然;四是通過完善政策體系和優化制度環境,激發了民辦教育發展的新動能;五是回應了社會期待,如教育公平、辦學體制優勢和市場規范等;六是滿足了社會多樣化的教育需求;七是調動了社會力量參與民辦教育的積極性;八是促進了民辦教育步入依法辦學的新階段。深入分析民辦教育分類管理政策的正向效應,對于進一步激發政策效能、推進民辦教育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