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曉夢 顧佳楠(通訊作者) 鄒大中 薛勤
(江陰市人民醫院超聲科 江蘇 江陰 214400)
輸尿管結石是臨床常見的急腹癥之一,多見于男性,常以突發性一側腰腹部劇烈絞痛就診。近年來我國的泌尿系結石患者每年呈不斷上升的趨勢,嚴重危害著人們的身體健康,因此如何利用彩超檢查快速明確病因及結石的大小、部位,對治療和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1]。
本組155例患者均在我院進行泌尿系統常規超聲多普勒檢查。其中男性97例,女性58例,年齡7~77歲,平均42.3歲。臨床癥狀均有不同程度的突發性一側腰痛、腹痛,病程幾分鐘到一兩天不等,部分伴有尿頻、尿急、血尿、腹脹、惡心以及嘔吐等癥狀。經彩超或泌尿系平片(KUB)、CT證實,所有病例均為輸尿管結石,并且通過治療后臨床癥狀明顯緩解。
儀器采用PHILIPSIU22超聲診斷儀,3.5MHz凸陣探頭,采用多體位多切面分段掃查法。可適度充盈膀胱,首先取俯臥位或仰臥位在脊柱兩側作縱斷面掃查,探查腎臟情況,看是否有結石、積水,同時測量結石大小及積水深度,再作橫斷面掃查,從上至下將腎臟掃查完整。
1.2.1 輸尿管上段結石 在患側腎臟的腎盂出口橫斷面,改變探頭方向沿擴張的腎盂作為標志向下掃查,探查輸尿管上段至髂嵴水平,重點觀察輸尿管與腎盂連接處。測量結石大小及擴張的輸尿管上段內徑。肥胖者可取側臥位,首先顯示腎盂出口后作縱切向下沿腹側追蹤輸尿管。
1.2.2 輸尿管中段結石 取仰臥位,在上段掃查的基礎上緩慢向下移動探頭,于腹部正中以橫切面顯現腹主動脈后,下滑探頭至臍部至顯現左右髂總動脈后,轉動探頭至顯現髂總動脈、髂總靜脈,至結石光團聲像圖顯現,重點觀察輸尿管越過髂血管處。測量結石大小及擴張的輸尿管中段內徑。過度肥胖或腸氣干擾時,可適當加壓探頭,囑患者深吸氣來抬高膈肌以利于輸尿管的顯示。此外,可運用彩色多普勒超聲快閃偽像對結石的大小及部位進行識別[2]。
1.2.3 輸尿管下段結石 適度膀胱充盈,取仰臥位,首先作膀胱的縱、橫斷面掃查,然后在恥骨聯合上腹正中線處作縱切,顯示膀胱及前列腺(或子宮)后,將探頭向外偏約15o即可顯示該側輸尿管下段,可見一管狀無回聲區于膀胱三角區與膀胱連通;觀察輸尿管末端有無積水、結石及噴尿情況[3]。
在本研究中,輸尿管上段結石91例,占58.7%,中段結石25例,占16.1%,下段結石28例,,18.1%,檢出率為92.9%。11例因患者過度肥胖、腸氣干擾致輸尿管顯示不清占7.1%,后經泌尿系平片(KUB)或CT證實。
彩超作為臨床診斷輸尿管結石的主要檢查方式之一,具有快速、準確、方便、經濟、無創、可重復操作等有點,輸尿管結石患者多以突發一側腰腹部持續性劇烈疼痛來院就診,快速診斷、及時治療是當務之急。因此,檢查人員需要熟練掌握檢查操作技巧并不斷積累經驗。
首先,應熟練掌握輸尿管的走行路徑及解剖特點,輸尿管起于腎盂,止于膀胱三角區兩端的輸尿管開口,有3處生理狹窄,即與腎盂連接處,越過髂血管處,進入膀胱處,臨床上將輸尿管分為上、中、下三段,也可稱為腹段、盆段、膀胱段,上段為腎盂連接處至跨髂血管處,中段為入盆后至膀胱壁前,下段為自膀胱壁內斜行至輸尿管出口。當腎結石下移易嵌頓在生理性狹窄處,造成上方尿路不同程度的擴張積水,此處應注意對腎積水需與血管進行鑒別,其要點為腎積水無彩色血流顯示。另外,第一狹窄處與第三狹窄處較固定,結石較容易檢出,需要注意的是,因輸尿管膀胱壁內段結石回聲與膀胱后壁回聲接近,可適當降低增益以利于輸尿管及結石的顯影。而對于輸尿管中段結石,當患者較肥胖或存在腸氣及內容物的干擾時,可適當加壓探頭,以此來降低氣體對檢查結果的影響。對于二維超聲無法檢出的結石可用彩色多普勒超聲快閃偽像進行識別,結石強回聲表面及后方出現迅速變化的五彩相嵌的彩色信號且持續存在,類似彗星尾樣,不隨患者呼吸、腸道蠕動和患者體位的改變而變化,可判斷結石的存在。
其次,在檢查過程中,腎積水可能伴隨疼痛緩解減少甚至消失,不利于結石的顯示,易造成漏診和誤診,因此存在絞痛時為彩超檢查的最佳時機。
最后,對于高度懷疑但彩超未能明確的輸尿管結石,可根據典型的腎絞痛表現,彩超顯示腎積水與近段輸尿管擴張作出提示性診斷,若病情允許,可做好腸道準備,適度充盈膀胱后再行彩超檢查,此時大多能檢出輸尿管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