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慶棟
(青島白癜風研究所 山東 青島 266011)
白癜風是一種以局部或泛發性色素脫失形成白斑為特征的皮膚疾病,白癜風的發病與免疫、遺傳、環境、精神等因素有關,其病因復雜,臨床呈現出易診斷難治療的特點。在傳統的白癜風診療中,重治療,輕檢查,甚至不檢查,給白癜風的治療帶來很大難度。大量研究表明,要做到規范化診療,前提要進行全面檢查、科學規范的診斷。青島白癜風研究所采用臨床檢驗方法對白癜風患者進行全面檢查,確診導致患者發病的誘因,詳細分析后采取合適的治療方法,具有良好的臨床應用價值和意義。
隨機選擇青島白癜風研究所收治的86例白癜風患者,全部患者均確診為白癜風,采用臨床檢驗方法對其進行臨床檢查,86例患者,男性42例,女性44例,年齡6個月~65歲,平均年齡(21.6±15.4)歲,病程3個月~24年,平均病程(15.3±7.2)年,皮損部位主要分布于面部、腹部、胸部、背部、四肢、生殖器等。
1.2.1 檢查方法 ①對黑色素脫失程度進行檢測,通過伍德燈或智能AI成像檢測系統對白斑進行檢查,在暗室內打開相關設備電源,使皮膚與光源距離5~10cm,光線對準皮損部位。然后結合皮損面積的大小、白斑顏色的深淺、皮損處毛發的變化等因素,綜合評估黑色素脫失程度。②對微循環障礙程度進行檢測,主要用于對人體甲襞微循環毛細血管的顯微動態透視檢查,通過專用的顯示系統,實時動態、清晰地顯示微循環血管的形態,流態、袢周圖像,以手指甲襞微循環檢查為主。③對微量元素缺失程度進行檢測,需對患者采集少量指尖血(20μl),可精確的檢測出銅、鋅、鐵、鈣、鎂等微量元素的含量。
1.2.2 黑色素脫失程度評估 通過伍德燈或智能AI成像檢測系統檢查后,結合皮損面積的大小、白斑顏色的深淺、皮損處毛發的變化三方面因素:①皮損面積越大,受損的黑色素細胞越多,黑色素脫失程度就越高;②白斑顏色的深淺,按照黑色素脫失的程度,白斑顏色呈淡白色、云白色、乳白色、瓷白色;③沒有累及毛發變化的患者,其毛囊中黑色素未脫失,而毛發變白則表示毛囊黑色素也出現脫失,黑色脫失程度高。
1.2.3 微循環障礙程度評估 主要通過三項積分數據:①形態積分,主要分析清晰度、管袢數、輸入枝管徑、輸出枝管徑輸出/輸入枝管徑、祥頂直徑、管祥長、交叉管袢數、畸形管祥數等測量值;②流態積分,主要分析血管運動性、紅細胞聚集、白細胞數、白微栓等測量值;③袢周積分,主要分析滲出、出血、乳頭下靜脈叢、乳頭、汗腺導管等測量值。通過這三項數值綜合判斷微循環障礙程度主要分為輕、中、重三種程度。
1.2.4 微量元素缺失程度評估 通過DS-3C微量元素檢測儀檢測患者的銅、鋅、鐵、鈣、鎂等元素的含量,其中銅為重要檢測指標。經研究證實,酪氨酸酶是以銅離子作為輔基的,其活性與銅離子密切相關。而酪氨酸酶是黑色素合成的關鍵酶,它啟動了酪氨酸酶轉化為黑素生物聚合體的級聯反應。
黑色素輕度脫失27例,中度脫失30例,重度脫失29例。微循環輕度異常20例,中度異常32例,重度異常24例。微量元素輕度缺失20例,中度缺失25例,重度缺失27例。給予黑色素脫失患者系統的規范治療,使白斑恢復正常。給予微循環障礙患者藥物聯合物理治療,改善微循環情況。給予微量元素缺失患者飲食指導,在日常生活合理補充微量元素。經治療后,86例患者色素脫失患者,中、重度脫失患者轉為輕度或恢復正常,微循環障礙患者、微量元素缺失患者,也基本恢復正常,或轉為輕度。
白癜風臨床檢驗是通過專業的檢測設備對患者進行不同方式的檢驗,從而獲取具有臨床診斷價值的相關資料,在白癜風臨床應用中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由于白癜風病因復雜,且呈現出多樣化,臨床治療中具有一定的難度。臨床檢驗的方式不僅能夠提高確診率,還能分析出疾病的病因和誘因,為治療提供精準的依據。
在臨床上,醫生在實施治療的過程中,必須了解患者的病因、病情、病癥,并選擇合適的治療手段進行對癥治療。黑色素脫失程度、微循環障礙程度、微量元素缺失程度等方面都是對癥治療的依據,通過詳細的臨床檢驗可以這些因素檢查出來,從而提高醫生診斷的效率和精準率。在治療過程中,檢查可以明確治療的方向,如患者微循環障礙,則需要改善微循環;免疫紊亂則需要免疫調節。針對性的治療,可提高白癜風治療效果,縮短治療周期。由此可見,臨床檢查作為一項有效的參考依據,為白癜風的治療提供精準的依據,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和參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