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白云怡
“中國‘銳實力觸角繼續延伸,英國人也開始警覺”,2日,“美國之音”以此為題報道說,一家位于倫敦的外交政策智庫日前聲稱,自2014年以來,中國在英國公眾辯論中的影響力與日俱增,他們通過各種手段“壓制”針對中國的不同聲音。與此同時,英國廣播公司(BBC)也刊文表達“擔憂”,稱中國“間諜”正在以各種身份、通過各種形式滲透英國。對此,中國網絡安全專家秦安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種聲音最近頻繁出現的背后可能是美英在情報安全領域的又一次聯手,但其論調充滿偏見和冷戰思維,“仿佛還停留在上個世紀”。
據“美國之音”援引英國極右翼智庫亨利·杰克遜協會的報告稱,該智庫在英國議會大廈舉辦活動時,中國駐倫敦大使館的官員曾多次出現,給活動中對北京提出尖銳問題的人拍照,以此作為恫嚇手段,而這種威懾還只是中國在英國干預活動的“冰山一角”。該智庫亞洲研究中心主任約翰·海明斯甚至稱,自己的電子郵箱可能遭到入侵,據微軟公司的監測,這些網絡入侵行為的背后是國家支持。
除了“美國之音”,BBC和《泰晤士報》日前也刊載文章,炒作“中國間諜”正日漸成為英國的威脅?!坝鴩野踩块T的工作人員私下稱,他們也看到其美國同行所看到的現象”,BBC稱,但比起美國,英國政府的態度更為低調謹慎。不過,現在已有跡象顯示,在華盛頓敦促其盟友采取對華聯合行動的背景下,英國或將在這個問題上“發出更大聲音”。
據BBC稱,英國安全官員尤其擔心英國大學正在成為中國“間諜”瞄準的對象。它舉例稱,英國一家主要的工程公司正在與中國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合作研究一些先進材料,而這家大學和中國軍隊與政府都有密切聯系。此外,一些英國大學也與國防科技大學有學術論文方面的合作,其中大部分涉及航空航天。“盡管沒有任何跡象表明這些合作涉及間諜活動,但這種合作的程度讓一些研究中國影響力的人士感到擔憂”,BBC評論稱,“對這些活動的監督似乎很少。”
英國的“擔憂”還有另一個原因:“所有國家都會進行間諜活動,但西方官員認為中國采取了一種不同的運作方式。”BBC分析稱,“中國有一項專門瞄準商業信息的總戰略,用來支持通常是國有企業的中國公司,而這是西方間諜不做的事情。”
中國網絡安全專家秦安3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縱觀這些報道羅列的所有事例和論點,可以看出其間充滿莫須有的猜測,更缺乏邏輯性和法治意識?!斑B自己郵箱到底是否被入侵都沒有確定,就可以認定是國家支持的間諜行為么?使館到議會拍照恐嚇,在自認為民主法治的英國真可能發生么?”秦安說,“這種攻擊充滿冷戰思維。也許有些人士身體進入了新紀元,但腦袋還停留在上個世紀?!?/p>
至于西方情報界“擔憂”的所謂中國的“間諜運作方式”,秦安則表示,這正反映出西方情報界最近出現的一種趨勢,即把國家安全與貿易分歧、軍事情報與商業竊密等性質完全不同的事情刻意混為一談,這一點值得中國高度警惕,不應掉入西方刻意設置的話語陷阱中。▲
環球時報2019-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