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個告別的時刻,又一個新生的瞬間,從2018到2019。
2018,淡淡地劃過神州。時間冷酷、無情,即便中國風雷大動,它始終心跳恒定,面無波瀾。
在這一年,天底下最大的事,莫過于中美貿易戰。全球化逆流與新冷戰陰影,讓全世界眉頭緊鎖。它再一次提醒人們,人類的合作所抵達的深度,遠比想象中要淺。強者永遠想要通吃,弱者只能等待施舍,所謂規則,只是用來優先確保前者、順便實現后者的優美辭令。唯有低著頭的,才有資格坐到餐桌上來。
大國無法永遠低頭,施舍提供不了大國的給養。生為大國,這就是命。
這里是中國,天生大國。
全球化是15世紀西方大航海時代以來,一種趨勢明確的發展序列,每一個后發國家,都主動或被動地把自身插入這個序列中去。
序列不能有劇動,劇動意味著不再是序列,因為沒有了“秩序”。而中國加入這個序列,并不是為了安于現狀,中國的改革開放,意圖本在改變自身現狀,但因為體量太大,任何自身的改變,都會帶來序列的異常擾動。
當這種擾動深刻涉入世界權力結構,一切逆流、漩渦的產生,就都順理成章。小船在其中,就會迅速被吞沒。中國這條船太大,望見你的桅桿,都會面露憂色;但中國這條船夠大,所以能抵抗逆流,駛出漩渦。
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能在單個國家范圍內完成完整產業鏈布局的國家。40年前,我們還是一個非工業國,40年后,它巨大的身影,已經會擋住別人的陽光。所以在這樣的一個突然被各種惡意集中包圍的年份里,我們并不過度忐忑。
因為,“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人們都有一種生活體驗,在琳瑯滿目、燈光輝煌的商場,你走著,逛著,笑著,說著,直到你要離開了,出得門去,才發現外面早已風雨大作。改革開放對于中國人的意義,這可算作一個煙火味濃郁的類比。40年建成廣廈,讓人們對風雨漸漸不再覺察。
然而這一切,并不是理所當然,它是戰略的結果,是擔當的結果。前人早有啟導: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他告訴決策者,要承當歷史責任,他也告訴人民,要監督決策者,做國家的主人。
在2018年,中國人再一次深深體會到,個體命運和國家命運,同起同落,緊密如量子糾纏。國家是參與國際競爭的主體,我們也許分處千行百業,我們也許對真理與價值觀點迥異,但在世界的叢林里,我們都只有一個身份—中國人,沒有人在乎你主張什么主義。
改革開放再出發,這是中國發展戰略的穩定延續,不受具體時代變化的左右。同時我們也應當清晰地認識到,更加廣泛深入的改革開放,是應對一切時代癥候的唯一可行之路,沒有別的選擇。
國家之間可能會激烈競爭甚至在戰略上發生沖突,但文明的價值沒有國界,一切優秀的人類文明成果都應當被尊重、被借鑒、被分享,這樣的分享有百利而無一害。過去40年中國大地所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正是源于對他者文明成果的尊重、借鑒和分享,并結合自身實際進行內化和再創造的結果。
因此,改革開放既是戰略性的,同時又必須是真心實意的。我們不贊成霸權,但決不排斥真理。任何阻礙文明交流,妨害中國人的文化、思想和科學視野不斷開闊的行為,都應當被警惕、被糾正,在這個意義上,同樣要“人人起來負責”。
只有回首百余年的現代化史,深入中華民族曾經經歷的磨難與始終不滅的夢想,我們才會更理解今天,也更珍惜今天。國際形勢的變化讓我們體會到這是一個艱難時世,但相比過去我們曾經面臨的艱難,這不算什么,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重視,明天,太陽照常升起。
2019年恍如彩蝶,翩翩而來,可以預想,新一年的中國不會輕松,但新一年的中國也會繼續前行。放眼中國,精英奮起,民心可用,心有遠慮深憂,必可排除萬難。
即便曲折蜿蜒,也要曲折出一種精神,蜿蜒出一份詩性。
杜甫詩云:“霜蹄千里駿,風翮九霄鵬。”千里馬,萬里鵬,不看牙口不看翅,只看它經歷過什么,克服過什么,心中還想去多遠。
心有大愿,不計風雨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