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慧
(重慶市武隆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檢驗科 重慶 408500)
食品理化檢驗涉及人身健康甚至生命安全,所以其檢驗過程必須做到細心謹慎,從技術層面劃分,它就涵蓋了質量保證、質量控制和質量評價3個主要階段,在這其中質量控制將起到重大作用,應該基于科學角度優化檢驗技術過程,做到面面俱到。
食品理化檢驗的關鍵就在于最大程度上提高食品檢測結果的準確性,這是因為在實際檢測過程中它一定會受到諸多內外在因素的制約影響,在操作方法、環境與技術能力發揮上受到限制。這就需要技術工作人員在保證設備參數標準的同時提高自身檢測工作的有效性,做到設備儀器與人工雙準,符合設備質量要求標準,確保檢測高質量。當然,在檢測之前也要對所檢測對象樣品進行事前分析,初步做好質量控制工作,然后進入食品衛生理化檢驗過程中和過程后的質量控制,循序漸進中保證檢驗高質量,并注意檢驗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弊端問題。總而言之,食品理化檢驗的每一步都要做到認真、細致、科學、合理,為最終收獲正確的檢測結果做好層層鋪墊。
從食品衛生理化檢驗的基本作用來看,它應該充分考慮檢驗過程中可能存在的人為因素與設備因素,這些都會導致檢驗結果的偏頗,所以說,食品衛生理化檢驗中是存在質量控制相應評價標準的,在滿足該評價標準的基礎之上確保檢驗質量控制,獲得高準確性的食品衛生理化檢驗成果。當然,在整個檢驗過程中更要注重質量控制,保證檢查過程始終處于安全狀態[1]。
正規的食品理化檢驗操作流程相對復雜,所設計技術要點較多,針對整個操作流程的質量控制還劃分為操作前、中、后3個核心部分,下文將一一列舉研究分析。
該階段主要圍繞基礎質量、實驗環境以及檢驗儀器等等方面的質量控制展開。首先是基礎質量,基礎質量是食品理化檢驗所有內容質量控制的大前提條件,它是對所有內容質量控制的綜述,包括對人、環境以及設備相關事宜事物的質量控制,像檢驗操作技術、檢驗操作工具等等都包括在內。具體到事物就要首先提到針對實驗環境的操作前質量控制。實驗室環境是整個食品理化檢驗操作的關鍵,它需要合理調整實驗環境布局,按照檢驗相關要求提出適合于檢驗過程的檢驗環境,保證檢驗有序性。當然,也要杜絕一切干擾檢驗過程的不良因素,基本上就是要確保檢驗過程的潔凈安全,嚴格按照檢驗工作的基本要求來調整實驗室內的溫度與濕度。
對設備儀器的檢驗不容忽視,首先要保證儀器設備正常運行,合理調整設備儀器的靈敏度與精確度,保證其測量精度在標準要求范圍內。當然,也要做到定期檢驗排查儀器設備問題,根據設備需要進行針對性養護,特別是某些高精密儀器設備例如原子吸收、天平等等要保證在有效使用期內使用,做好對設備使用記錄與精確度變化記錄,以便于每次使用設備儀器都能保證其處于最佳狀態。
食品理化檢驗之前一定要清洗干凈實驗用具,比如滴定管、容量瓶、玻璃量器、移液管等等都要在通過合格檢驗并清洗干凈后才能投入使用。如此操作是為了避免交叉污染情況出現,也保證實驗測量結果的精確性。最后對于實驗用水也有要求,食品理化檢驗的實驗用水有3級,一般用于實驗的為2級水或1級水,它是通過離子交換或重蒸餾交換得來的,具有較高純凈度,可保證實驗檢測結果高準確性[2]。
在食品理化檢驗操作過程中的質量控制主要包括物品的稱量、溶液的配置以及檢驗分析相關內容。首先看物品稱量,要選擇天平儀器測量固體樣品,并將稱量好的固體樣品轉移到玻璃容器與容量瓶中,也可選擇燒杯來代替稱量瓶,這樣就能夠更容易保存固體樣品,也更容易加熱固體樣品使其被快速溶解掉。
在溶液配置方面,需要做到準確稱量試劑,參照相關規定實現標準溶液配置,控制實驗中的稱量誤差應該在1%以內。稱量結束后再使用滴定方法對濃度進行標定配制。在配制過程中也需要注意一點,那就是保證配制好的溶液在有效使用期內使用,如果發現溶液已經出現沉淀現象則表示其配制時間過長,需要重新配制標定再用于實驗。另外,溶液配制容器要做到與溶液性質匹配。
在食品理化檢驗操作后的質量控制一定要基于空白實驗、有證標樣與加標回收率測定展開,即利用空白實驗進行生成對照,將其中某些影響實驗結構的被測物體因素排除出去,提高加標回收率。具體方法就是將一定量的物質添加到樣品當中進行對照實驗,首先以對照組作為參照物,仔細觀察所測定物質的回收率變化,當加標回收率達到95%以上最終到100%時如果沒有出現任何異常表示測定成功,質量控制有效。再一點就是對平行樣品的滴定與測定,該測定過程中一定要將隨機誤差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做到反復多次測定相同樣品,確保平行樣品測定結果不超過允許范圍。而在滴定過程中,則要保證不能出現速度過快或過慢的滴定滴速,盡量保證滴速始終處于一致。如果不能有效控制滴速,必然會導致實驗結果準確性受到影響,出現較大誤差,需要加以注意[3]。有證標樣的應用是目前最有效的質量控制手段之一,但盡量保證基質一致。
客觀講,當前國內的食品理化檢驗質量控制還存在缺乏檢驗標準統一性,國內的農藥和食品添加劑過多導致食品安全隱患重重。針對這一問題,相關部門應該加以重視,一方面不斷完善食品理化檢驗指標,完善技術方法,多多引入國際上的先進檢驗方法,縮小自身與發達國家差距。再一方面就是強化檢驗過程中的質量控制相關技術要點,嚴格遵照質量標準開展各項工作內容,并做到合理把控各個工作環節,全面提高國內的食品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