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 近日,記者獲悉,中國科協、農業農村部印發《鄉村振興農民科學素質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19—2022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
該《實施方案》的制訂是依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和《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16—2020年)》的有關要求,為進一步加強農村科普工作,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全面服務鄉村振興,中國科協、農業農村部聯合相關部門共同實施鄉村振興農民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實施方案》強調,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農民主體地位,突出問題導向,優化政策供給,以維護農民群眾根本利益、促進農民共同富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加強農村科普工作、增強農民的科學素質和生產技能,著力推動移風易俗,提升農民精神風貌,著力加大科普資源的供給支撐,形成農村良好科學氛圍,切實提高農民幸福感和獲得感,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好基礎。
《實施方案》指出,到2020年,適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有效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農村科普框架體系基本形成。到2022年,農村科普框架體系初步健全,農民科技教育培訓水平顯著提升,農村科普活動和科普資源不斷豐富,農村科普公共服務和科普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改善,鄉村振興農民科學素質提升取得階段性成果,探索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模式和經驗。
《實施方案》明確了工作重點任務為:加強農村重點人群科學素質培訓培育,開展以新型職業農民為主體的農村實用人才培訓,開展小農戶群體科學素質培訓,開展鄉村科技人才培訓,開展農村婦女科學素質培訓;提升農民科普信息化服務水平,強化科普中國落地應用,充分發揮手機“新農具”科普效用,建設智慧農民網絡平臺,開展農民科學素質網絡知識競賽;完善科普惠農服務條件,編創科普惠農系列制品,開展專家服務工作,推進鄉村科普設施融合建設,遴選推介鄉村振興科普示范基地。
同時,就如何保證《實施方案》的落實,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工作機制、加大經費支持、營造社會氛圍等方面提出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