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季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
柑橘謝花后,幼果轉綠慢是個危險信號,幼果遲遲不轉綠,實際上是它們還未完全獲得生命力,還不穩定,極易在第二次生理落果期大量脫落。所以,一定要引起重視,妥善應對。
資料顯示,蛋白質占全氮75%~85%時,柑橘花芽才開始分化,而隨后的花蕾期、花期、幼果期以及膨果期,都需要大量的有機營養。
有機營養的來源是葉片通過光合作用制造出來的。春梢過少甚至不出梢時,樹體所制造出來的有機營養將難以負荷花果期的消耗,以至于幼樹生長受阻,轉綠慢。
而有春梢但不老熟,意味著它還沒轉為功能葉片,同樣沒辦法制造有機物,反而在與幼果競爭,不斷地消耗樹體營養,保果困難。
柑橘幼果的形成和發育不僅需要大量的有機養分,同時也需要大量的營養元素。
柑橘花期,氮素消耗量大,花期樹體氮素不足則易造成花粉萌發后花粉管在花柱中不能順利地伸長生長,從而影響正常的受精作用;若謝花后不及時補充肥,則易造成幼果發育時養分供應不足,幼果轉綠慢,引起生理落果。
除氮素外,硼、鋅、磷、鈣等元素同樣是柑橘開花坐果期需要的,對花粉發芽率、花粉管伸長、坐果、果實細胞分裂期細胞壁的形成非常重要。
沙糖橘、貢柑等易落果品種,在保果時常用到環割,但環割過重或環割不當,輕則影響根系對肥水的吸收,重則樹勢衰退甚至死亡。
因此,環割時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以完全割斷皮層而又不傷及木質部為最佳,環割時機掌握在春梢接近老熟時,環割不要割整圈,使用螺旋狀環割,留生命通道。
柑橘開花坐果期內源激素對樹體的調控十分重要,在它們的共同作用下,能實現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協調平衡,減少因枝果矛盾造成的落花落果和樹體早衰。若赤霉素、生長素、細胞分裂素等合成量不足,會影響幼果的盡快轉綠,或使果柄產生脫落酸形成離層而引起落果。
除以上幾點外,樹冠過于蔭蔽,幼果也易脫落。長期的陰雨天情況下,若排水不當,根系會因長期積水而漚根,營養供應不足,也會出現幼果不轉綠、落果等現象。
從以上原因可以總結出,要促進幼果轉綠需要從補充樹體營養、促進春梢老熟、養護根系等方面著手,具體措施如下:
柑橘幼果期需要氮、鉀、鈣、硼、鎂、鋅等營養,可通過噴施海精靈生物刺激劑葉面型800倍液,來迅速補充營養,配合赤霉素、細胞分裂素等外源激素,調節樹體營養平衡,加快幼果轉綠,達到保果穩果的目的。
春梢弱及春梢少的,以補充營養為主,第一次保果后,淋施海藻肥促春梢生長,后葉面噴施磷鉀源庫,以加快轉綠,形成功能葉,制造有機養分供給幼果。
做好排水工作,適時適量下肥。若發現根系有部分受損情況,及時通過淋施海精靈生物刺激劑根施型緩解,同時葉面追肥,穩住樹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