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青菜屬于大宗蔬菜,消費的人最多,消費量也最大,目前在上海種植的青菜品種已經多達20多種。不同品種的青菜各有特點,適合不同消費人群,很難說A就比B好,但有一種青菜卻很特別,它來源于青菜,卻可以說是最好吃的青菜,這就是菜尖。
青菜菜籽在12月份播種后,生長三四十天長成青菜,這個時候如果菜農不采摘,讓它繼續生長,再過10~20 d,即到2月中旬至3月中旬冬末春初時,在青菜開花前,青菜的菜心會躥出嫩尖,這個時候菜農采摘青菜,剝去青菜外層的老葉,留下中間細嫩部分(有菜桿和菜葉),拿到市場去賣,就是我們說的菜尖了,菜尖又名菜苔,也有人稱它為菜心。青菜長成菜尖,是冬季這段時間特有現象,春夏秋三季均不會有。
菜尖體型較小,不懂菜尖吃法的人往往以為菜尖的菜桿老了,買回來后留下菜葉,把菜桿扔了,這種吃法會被上海人稱為“洋盤”(不懂的意思),恰恰菜尖的核心部位就在菜桿,菜尖的最大特點在于嫩、糯、甜,青菜的精華也集中于此。據悉,廣東也有吃菜尖(稱為廣東菜心)的習慣,且在江浙一帶也有同樣消費習慣,但對菜尖的喜歡程度卻遠不如上海人,菜尖的消費量也沒有上海這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