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雁 曾亮
(1 深圳市精神衛生中心/深圳市康寧醫院影像科 廣東 深圳 518020)
(2 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影像科 廣東 深圳 518000)
強迫癥是一種精神障礙類疾病,患者明知這些行為沒必要,卻無法擺脫這種觀念,對于患者的生活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故而便需要采取科學有效的方式對患者進行檢查與治療,目前可用于精神疾病腦機制的磁共振成像技術眾多,而彌散張量成像在這一領域的應用也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大多數研究者都發現強迫癥患者相比于健康人群呈現出胼胝體、左側扣帶回上的FA值降低,但是也尚存在不統一之處,仍需開展更為深入的研究,故而本次筆者就強迫癥核磁共振彌散張量成像的相關改變進行了探討。
小腦在傳統意義上來說是與肌張力變化以及運動相關聯的,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醫學技術的進步,以及影像技術的發展,對于小腦的具體功能研究也越發的深入,越來越多的研究結果表明小腦與認知功能之間也存在著一定的聯系,有研究表明小腦的損害可能與顳葉、前額葉以及邊緣皮質神經傳導通路的某個環節受阻有關,而強迫癥患者小腦的BOLD活性與健康人相比較明顯有所下降,而且小腦病變在強迫癥的發生上有著十分明顯的作用,小腦功能的正常與否與強迫癥癥狀的改善呈現正相關,但是也有研究表明強迫癥患者的小腦活性呈明顯增加的狀態,盡管研究結果不盡相同,但是仍證明了小腦的作用在強迫癥中作用是不可磨滅的,在本次研究中強迫癥患者的小腦右側半球的FA值相較于健康患者即對照組來說明顯降低,而且小腦右側半球FA值與強迫行為呈現負相關狀態,FA值越低,則強迫行為愈發明顯,與以往的研究結果有所重合,而且患者的臨床表現也可支持這一研究結果。
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對于強迫癥的了解也逐漸的明確,而且很多關于很多強迫癥患者腦白質的研究,均對內囊以及胼胝體的異常進行了報道,胼胝體的作用便是對大腦半球兩側的神經纖維進行連接,對于大腦半球之間的感覺、聽覺以及認知功能起到了連接作用,而內囊位于丘腦與基底節之間,通往大腦皮層的感覺與運動神經纖維均可以通過內囊呈扇形進行放射,而且有研究表明未經治療的強迫癥患者內囊左前肢、胼胝體均存在FA值降低的情況,然而在其他一些研究中發現有些患者的胼胝體FA值有所升高,而且FA值的升高與強迫癥患者癥狀的明顯與否呈現正相關,與主流研究不一致,經證實可能是與研究人群的個體特異性有關而在本次研究之中與健康組的相對比,強迫癥患者胼胝體FA值明顯有所降低,由此可證證實強迫癥的發生與內囊和胼胝體的病變有著十分明顯的聯系。
邊緣系統是由海馬旁回、胼胝體周圍的扣帶回以及皮質下結構等組成的一個功能系統,來對人的記憶、內臟以及槍桿活動進行控制與調節,有研究者采用ROI法,發現強迫癥患者的左側內囊前肢以及左側扣帶回的FA值明顯有所增高,證實了強迫癥的發生與扣帶回的異常改變呈現正相關關聯性,而且在探究患者思維強度改變與不同區域白質改變之間的關系之時發現以反復檢查為臨床癥狀的患者的左側前扣帶回的FA值明顯有所降低,而以反復清洗為臨床表現的患者,前額葉白質的FA值則明顯有所升高,證實了患者的強迫思想與強迫行為的發生與邊緣系統的病理性改變有著明顯的關系,而且在本次研究中發現患者的胼胝體、扣帶以及左下額枕束的FA值較正?;颊呒磳φ战M患者明顯有所增加,而腦白質中的髓鞘化是影響腦白質發育的主要因素,正常人的發育一般持續在20歲以后,證實了強迫癥患者癥狀的出現以及蛋白質結構的不完整可能是與髓鞘發育異常有關聯,白質結構的發育異常是強迫癥發生的主要病理因素。
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與進步,對于強迫癥這一疾病的研究也逐漸深入,強迫癥是一種以強迫行為以及強迫思想為臨床表現的一種精神類疾病,對于患者的生活產生了十分大影響,也給家庭以及社會帶了極大的負擔,故需要采取科學有效的方式對患者進行檢查與治療,但該疾病發病機制目前尚非十分明確,廣泛認可的發病機制便是強迫癥的發生與大腦結構的改變有所相關,而且有研究表明強迫癥患者的右側中央前回、右側海馬旁回以及右側中央后回等與正?;颊呦鄬Ρ饶X白質的體積明顯有所增加,而左側海馬旁回等與正?;颊呦啾饶X白質體積則明顯有所縮小或者是存在有異常表現,而隨著影像技術的發展與進步,彌散張量成像逐漸應用于強迫癥患者的診斷與治療之中,且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本次研究中也發現強迫癥患者與健康組的相對比,強迫癥患者胼胝體FA值有所降低,而且小腦右側半球的FA值相較于健康患者來說也明顯降低,而且患者的強迫行為越明顯,胼胝體的局部彌散愈強,右側小腦的改變也越發明顯,然而本次研究也存在有一定的局限性,仍需進行深層次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