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素昭
(成都市龍泉驛區中醫醫院 四川 成都 610100)
患者,肖某某,男,29歲,鼻塞噴嚏清鼻涕伴頭昏頭痛10余年,口服藥及鼻腔霧化效果不佳。病史:患者為一汽大眾車間工人,從事焊接和拋光工作8年,8年工作期間均不間斷夜班白班交替工作,長期睡眠差,平均每天睡眠4.5小時,飲食不規律,無煙酒嗜好,無其他特殊病史。術后患者8天未大便,感潮熱疲憊。術后油紗條拆除后1天開始鼻出血,持續長達7天,逐漸加重,最后行鼻中隔凡士林油紗條填塞并同時口服瀉熱通腑中藥后癥狀消除。
2018年11月1日行鼻中隔偏曲矯正術,沿鼻中隔軟骨板及篩骨垂直板骨縫鈍性分離,保留鼻中隔軟骨板,剪除偏曲的篩骨骨棘,咬除部分偏曲突出的上頜骨骨棘。術中切口及鼻中隔骨端均無明顯出血,術野良好,術后雙側鼻腔油紗條對稱填塞.
術后56小時取出油紗條無明顯出血,11月5日晚患者鼻腔左側切口處活動性出血,給予腎上腺素面片填塞后出血停止,之后6、7、8、9日每晚11點左右鼻腔開始出血,逐漸加重,10日晚再次鼻出血,夜班醫生給予油紗條填塞,發現可疑鼻中隔血腫,11日早上鼻內鏡檢查確診鼻中隔膨脹隆起確認血腫形成,抽出8ml未凝血,立即原切口徑路打開鼻中隔黏膜,發現篩骨垂直版區域多點活動性出血,無法電凝止血,給予雙側鼻腔對稱填塞油紗條,靜脈滴注白眉蛇毒凝血酶2個單位,靜脈滴注抗生素預防感染,觀察半天,鼻腔始終不停止滲血,患者非常痛苦,當日下午5點將患者轉入成都軍區總醫院會診,測血壓120/70mmHg,體溫36.5℃,血常規WBC8.5×107/L,HB110×10/9,出凝血正常,無明顯感染血象,無失血性貧血。急診探查鼻中隔,見篩骨端明顯多處活動性出血,無法找到出血點,立即將油紗條填入鼻中隔直接壓迫止血。轉換醫學思維模式,運用中醫辨病辯證思維, 給予通因通用,釜底抽薪法加涼血止血之劑,口服十灰散加小承氣湯加減,方藥如下。
辛夷15 炒黃芩20 制大黃12 枳實10 厚樸10 藕節炭15 白茅根20 白芨12側柏葉12 地榆炭12 炒槐花15 1日1劑,連服3劑觀察,3天后無明顯滲血,取出鼻中隔內油紗條,檢查未見鼻中隔內出血,貼合鼻中隔雙側黏膜,再觀察3天,鼻腔無出血,鼻中隔完整,切口愈合良好治愈出院。囑患者調整工作生活規律,清淡飲食,注意休息。
鼻中隔偏曲矯正術不會傷及大血管,且術中明確無活動性出血,鼻中隔夾層黏膜內無殘留異物,術后遲發出血,多次反復凡士林紗條填塞無效,轉換醫學思維模式,運用中醫辨病辯證思維,患者長期夜班,生活無規律,宿便,中醫望、聞、問、切,患者潮熱不適,失眠,平素大便燥結,舌質紅,口干,患者長期熬夜,陰液耗損,加之常年缺乏運動生活無規律,陰陽失調,氣血逆亂,腸腑蘊熱,熱毒聚集,血熱上攻故反復出血。此病例中醫辨病辯證為肺熱壅盛導致繼發性出血。故給予通因通用,釜底抽薪法加涼血止血之劑,口服十灰散加小承氣湯加減,經過中醫辨病辯證治療,鼻腔無出血,鼻中隔完整,切口愈合良好治愈出院。鼻中隔偏曲術中出血是鼻中隔偏曲矯正術常見并發病,但鼻中隔偏曲術后遲發出血特別是大出血并且持續時間長的現象較難遇見。此病例發病應綜合考慮其自身情況,運用中醫辨病辯證方法有效解決疾病病因。通因通用源自《素問·至真要大論》。張景岳解釋說:“火熱內蓄,或大寒內凝,積聚留滯,寒滯者以熱下之,熱滯者以寒下之,此通因通用之法”。
綜上,鼻中隔偏曲矯正術后患者鼻腔黏膜貼合良好,無感染,無鼻中隔穿孔,切口愈合,鼻塞頭痛癥狀緩解。明確鼻中隔偏曲矯正術不會傷及大血管,常規填塞無效,反復長期出血,無法進行電凝止血,轉換醫學思維模式,運用中醫辨病辯證思維,中醫四診參,最終治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