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
(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探究式學習理念”是由美國著名教授施瓦布所提出,在他看來,學生學習的過程實則就是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掌握知識,提升能力。胸外科的護理工作難度高,挑戰大,與患者的身體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息息相關,對護理人員要求較高[1]。但由于傳統的護理教學模式過于單一和呆板,因此很難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且無法對其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學能力進行培養。鑒于上述,必須要對護理教學模式進行創新,以提升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和專業護理常識,使其更好的勝任胸外科護理的實踐工作。近年來,本院嘗試將探究式學習理念融入胸外科護理教學,相比于常規化教學模式,效果顯著,具體內容闡述如下。
選取2017年在我院胸外科實習的學生共計120名作為研究對象,并將其隨機劃分為兩組,所有研究對象性別均為女性。研究組學生年齡20~24歲,本科學歷29人,專科學歷31人;常規組學生年齡20~23歲,本科學歷27人,專科學歷33人。兩組研究對象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常規組學生實施常規化教學模式,研究組在上述基礎上融入探究式學習理念。實踐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并在胸外科護理理論、實踐操作、護理查房等方面進行重點改革,具體內容如下:
1.2.1 凸顯學生主體地位 教師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對教學案例進行篩選,并制定完整的教學目標,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進行討論,引導其自行查找資料,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
1.2.2 小組研討會 每周組織小組同學召開一次研討會,并選派代表進行發言,對解決問題的辦法進行詳細講解,不同小組成員可提出異議,之后由教師進行總結和歸納。
1.2.3 現場模擬 在教師的引導和組織下,由學生提出問題,并進行集體討論,由教師進行示范,學生結合個人操作情況與教師示范進行對比,找出不足和問題,加以改正,以提升自身的實踐操作能力。
1.2.4 自查日記 學生需定期對自查日記進行撰寫,并總結和歸納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包括解決辦法。
護理后對兩組學生的護理能力進行對比,總成績為100分,包括三個等級,分別為優秀、良好、差。評分在90分以上為“優秀”;評分在70~90為“良好”;評分在70份以下為“差”。
數據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通過對兩組學生的護理能力進行對比,發現研究組學生在經過常規教學和探究式學習后,其護理能力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如表。

表 兩組學生護理能力對比 [n(%)]
在現代化的醫療形勢下,也對各科室護理人員換提出更高要求,胸外科亦面臨著全新的挑戰,需要結合時代發展要求,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和改進。據相關臨床實踐研究表明,在常規化胸外科教學的基礎上融入探究式學習理念,可最大限度提升學生的護理能力,同時也有助于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及批判性思維能力的提升,課堂教學效率較高[2]。實踐教學中,充分尊重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為其預留了廣闊的自主思考和學習時間,減少了對教師的依賴,如此更加有助于學生自學能力的提升。此外,由于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還會將很多相關的案例融入其中,因而更加有助于學生視野的開闊,提升其專業實踐能力和專業素養。目前,探究式學習理念在美國、英國等國家應用十分廣泛,在計算機網絡的輔助之下,能產生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大幅度提升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3]。
探究式學習理念實現了多種教學理念的有效融合,通過其在常規教學中的融入,還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滿意度,實現實踐操作能力和理論知識能力的同步提升。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和知識的傳播者,實踐教學中,教師需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探究式教學理念豐富其知識儲備、開闊其視野,使學生逐漸具備胸外科護士應具備的專業能力和素養,從而在更好的更好的勝任今后的工作,提升護理質量,為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保障[4]。
綜上所述,在胸外科護理教學中融入探究式學習理念,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可大幅度提升學生的護理能力,對于護理教育的創新和改革具有重大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