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華 農衛霞
(1石河子市人民醫院病理科 新疆 石河子 832000)
(2石河子大學醫學院一附院 新疆 石河子 832008)
Mammotome在超聲引導下經皮小切口穿刺進入乳腺,通過對乳腺病灶用高速旋切刀進行反復切割,能對乳腺病灶進行準確完整切除,同時也解決了細針穿刺活檢等其他活檢方式取材不足的問題,為乳腺腫瘤的明確診斷提供病理組織學依據,并可進一步做ER,PR,HER/neu基因檢測等免疫組化的分析[1],對乳腺癌提供系統全面依據。選擇麥默通微創旋切手術切除,對體表觸診不易觸及的微小病灶在手術切除取出活檢病理標本的同時,可以起到完整切除腫物的治療作用,同時,這種手術方式可一定程度上解決傳統手術創傷大,定位困難等缺陷,利于乳腺腫瘤早診斷早治療。石河子市人民醫院乳腺外科自2013年3月-2018年3月,對193例乳腺包塊應用超聲引導下微創旋切腫物切除。現將手術標本病理診斷結果分析報道如下。
收集病例193例,患者為女性,術前均通過影像診斷檢查確定病灶并明確患者沒有相應的手術禁忌證,患者年齡17~66歲,平均41.5歲,病程l周~3年,平均8個月,共切除腫物275個,腫塊直徑0.3~3.0cm,平均1.7cm,單側123例,雙側70例。
鉬靶定位下的微創旋切活檢術:術前采用鉬靶立體定位拍片并標記乳腺腫物的位置。患者俯臥位,首先采取常規消毒,局部浸潤麻醉后,然后在穿刺點給予約3mm 的切口,固定穿刺刀,旋切活檢病灶。旋切后的乳腺組織及病理手術標本再次經影像診斷檢查,已確定腫物切除完整,并且確保保留乳腺中沒有殘留病灶組織。對于全部193例患者均給予行麥默通微創旋切術,并且將檢查結果與組織學檢查結果進行對比。
經病理科副主任醫師以上職稱人員給予病理學診斷為乳腺浸潤癌15例,乳腺導管內癌l0例,不典型增生3例,導管內乳頭狀瘤6例。余159例中為乳腺纖維腺瘤99例,乳腺纖維腺病60例。
采用Mammotome微創旋切術成功切除193例患者病灶,手術后影像診斷檢查提示所有病灶均完整切除,經過微創手術診斷出乳腺浸潤癌者15例及導管內癌l0例,根據手術切除腫物的病理類型以及手術時保留乳腺切緣情況給于病人分別選擇乳腺改良根治術或必要的保乳術,并根據病理及免疫組化給予術后相應的放化療,術后病理標本中發現穿刺針道及微創切口有腫瘤,乳腺浸潤癌者15例中2例見腫瘤,乳腺導管內癌l0例穿刺針道及微創切口及周圍乳腺組織中見腫瘤4例。
微創旋切術 的適應證包括:(1)不能觸及而超聲和(或)鉬靶可見的局部微小病灶或可疑微小病灶;(2)完全切除直徑<30mm以下的良性病變;(3)增生性病變;(4)乳腺結構扭曲,超聲可見;(5)BI-RADS 超聲分級為4、5級的病變;(6)化療或內分泌治療前;(7)乳腺癌保乳術術前乳腺其他部位多發病灶的性質;(8)乳腺癌術后(保乳術后)切口周圍新生病灶的診治[2]。
Meloni等[3]報道了對73例臨床檢查陰性,超聲檢查發現的可疑病灶進行超聲引導下的麥默通活檢,準確率97.3%,敏感性為94.7%,特異性為100%,陰性預測值94.6%,陽性預測值100%。
Mammotome微創旋切術在影像診斷技術幫助下對病灶給予準確的定位,解決了傳統開放性手術具有一定盲目性探查的局限,并且減少了傳統開放性手術找不到體表觸診不易觸及的微小病灶情況的發生。同時,也能夠在單個皮膚切口下同時切除多個乳腺腫物[4-6]。
本次病理回顧發現對于良性的乳腺腫物,Mammotome微創旋切術可以很好的完整切除,病人在旋切手術后3~6個月行彩色超聲復查顯示保留乳腺中均無殘余腫瘤,同時,也未見新生病灶。但對于惡性腫瘤患者,Mammotome微創旋切術還是有一定風險性的。Mammotome微創旋切術對于乳腺包塊來說雖然是一個針道完成一次乳腺穿刺,但是因為惡性腫瘤有浸潤性生長方式,故不能確保百分之百全部取出了腫瘤細胞,同時在旋切過程中出血常常是無法避免的。惡性腫瘤完整切除可以防止腫瘤轉移與復發,Mammotome微創旋切術中一片一片的切除存在腫瘤細胞進入血液的可能,某些情況下增加患者腫瘤轉移的可能。因此,對于乳腺癌的病人,Mammotome微創后應盡快給予乳腺癌改良根治手術,保證完整切除乳腺腫瘤病灶,并且依據手術后病理診斷及免疫組化結果給予后期相應放療及化療。就我院的Mammotome微創旋切術后病理結果可見,微創旋切手術發現的乳腺癌患者并不是都處于腫瘤的早期,我們發現有的病人可以有 較多的淋巴結轉移,并且有腫瘤多發病灶的存在,故對Mammotome微創旋切手術后診斷為乳腺癌的患者給予相應的系統全面的后期治療非常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