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 琳
(云南省德宏州瑞麗市弄島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云南德宏678603)
1.1.1 青貯原料
中國南方玉米以及制糖區的玉米和甘蔗秸稈。
1.1.2 青貯添加劑
根據中國國標中的規范,選用乳酸菌添加劑Chikuso-1(CH)和纖維素酶(AC)作為2種青儲飼料的添加劑。
1.2.1 試驗設計
本次試驗主要有4 個實驗組分,分別是對照組、乳酸菌組、纖維素酶組、復合組,每組3個處理式樣。乳酸菌以每千克飼料5 mg的量進行添加。纖維素酶以每千克飼料10 mg的量進行添加。試劑都是噴霧噴灑添加,對照組噴灑等量蒸餾水[1]。
1.2.2 青貯調制
本文將收獲后的玉米以及甘蔗秸稈粉碎為1.5 cm 左右的小段,以新鮮樣品的質量加入添加劑。每組8 kg樣品,裝入20 L的圓桶中青儲發酵,常溫、避光、密封、保濕保存2個月后,開桶檢測其對應的發酵品質。
1.2.3 微生物菌數的測量
在超凈工作臺進行測樣,首先稱取20 g樣品粉碎,裝入三角瓶中,震蕩30 min,依次稀釋10~104倍,之后涂布到MRS培養基中、分為厭氧、有氧2組進行培養然后計數。
1.2.4 青貯飼料發酵品質的測定
本實驗在超凈臺中取青貯樣品20 g,加水搖勻,4℃靜置一天,之后測定其對應濾液的pH值;同時我們還要利用分光光度法來檢測其對應濾液中氨態氮的量;用HPLC法測定有機酸的量;同時我們還要利用烘箱測定其干物質的量,并且還要進一步的測定其粗蛋白質、脂肪、中性洗滌纖維的量。
1.2.5 乳酸菌的形態、生理生化試驗
我們將已經分離的乳酸菌首先進行革蘭氏染色以及其形態學特征的鑒定,初步的分離后就可以進行一下實驗。
(1)耐溫試驗 我們將經過實驗分離的菌株接種到MRS液體培養基中,在不同的溫度梯度下恒溫培養72 h。培養結束后,再和無乳酸菌液體培養基比對其溶液的濁度來進行相關的比較,檢測不同溫度對其生長的影響。
(2)耐酸試驗 我們將分離得到的菌株按照不同的pH 梯度接種到其對應的液體培養基中,30℃培養72 h。培養結束后,再和無菌的液體培養基比對其溶液的濁度來進行相關的比較,觀察其生長情況[2]。
(3)發酵葡萄糖產氣試驗 將分離得到的乳酸菌單菌落按照國標中的規定接種到玻璃試管中,在這其中提前加好杜氏小管,72 h后觀察其對應的小管中有無氣泡,記錄結果。
2.1.1 化學成分
2種秸稈在青貯發酵前,我們首先取新鮮的2種秸稈樣品,按照國標中的規定來測定其各種化學成分的對應含量。這2種秸稈的風干樣品種中其DM占比為42%、25 %;而其余的CP以及EE含量二者基本上沒有大的不同,同時二者數據無顯著性差異(p>0.05)。
2.1.2 微生物構成
2種原料中的微生物種類繁多,經過分類總結分析,以及對應的菌種鑒定,其新鮮的秸稈中主要含有的菌種如下:乳酸菌和大腸桿菌都是5~6 cfu/g,好氧菌是8 cfu/g,酵母菌是6 cfu/g,霉菌是3.5 cfu/g。我們可以利用的主要菌種是植物乳桿菌、短乳桿菌、韋氏菌、嗜酸小球菌、乳桿菌等。
2.2.1 化學成分
2種秸稈在分組青貯2個月之后,其化學成分的變化還是不太顯著的,對于2種秸稈而言,實驗組的CP含量和空白對照組差異不大(p>0.05)。實驗組的NDF 含量和空白對照組差異也不明顯(p>0.05)。玉米和甘蔗的秸稈品質相近,同時二者的青儲流程也可以相互參照,二者在青儲后的化學成分也是差異不大,我們通過與對照組的對比,就會發現青儲品質最好的是AC這一復合處理組,且這2組的NDF含量與空白對照組差異顯著。
2.2.2 發酵品質
2種秸稈青貯2個月之后,我們通過對比其對應的pH值以及LA值可以發現,玉米秸稈的變化不明顯,且各種發酵數據都是變化得沒有這么大,其對應的秸稈品質基本穩定,而甘蔗秸稈實驗組的pH值下降顯著,并且 LA含量也是要比空白對照組要高。
2.2.3 乳酸菌菌種構成與生理生化指標
我們還對得到的青貯飼料中的乳酸菌菌種構成比例進行了相應的分析對比。我們分離到的主要的乳酸菌菌種的分類是Lactobacillus plautarum 和 Weissellau cibaria 2 種,二者在我們的總菌落中占比超出50%。同時經過逐步的檢驗,我們發現青貯2個月后,植物乳桿菌為我們青儲飼料中的優勢菌種,3組實驗組都是如此。
一般情況下,熱帶地區的雨季動物都不會缺乏飼料,而到了旱季其牧草多枯萎,這時,我們就可以通過雨季青儲的飼料來解決旱季飼料不足的問題。玉米和甘蔗的秸稈飼料青儲就是解決這一問題的良好途徑。在本研究中,經過實驗證明,玉米秸稈相比于甘蔗秸稈其表現出來的青貯特性更好,并且其所具有的水分含量、pH值、WSC含量等特點,更加適合進行青儲。
本文通過試驗對比,發現本次實驗的青儲飼料中,乳酸菌、好氧細菌、大腸桿菌、霉菌、酵母菌都是存在的,但是其中的優勢菌群是乳酸菌。通常青貯發酵的基礎是自然發酵,其青貯時,因為飼料中的有機化合物會被其中的各種菌轉化為有機酸,使其pH值降低,這樣我們就可以將飼料保存得更久了。同時因為牧草會附生乳酸菌,所以我們可以通過定量地添加活菌來保持我們青儲飼料中的活菌數量、種類和特性,而這些將會是預測青貯發酵規律的關鍵所在。
總的來說,熱帶地區的玉米和甘蔗還是很豐富的,而二者的新鮮秸稈也是有一定的營養價值的,是當地旱季優良的飼料來源,并且玉米以及甘蔗的秸稈上還會附著大量的乳酸菌,這樣我們即使額外的添加生物添加劑,其青貯特性也是很優良的,并且青貯發酵過后飼料的品質也更適合家畜的攝取。這項研究表明,本文所涉及的2種農作物秸稈,都可以作為青貯飼料的良好原料,并且該技術的技術含量較低,適合在旱季地區進行大規模地推廣,并將其作為粗飼料來解決其家畜的飼料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