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樹能充分利用大面積的荒山荒灘,改善和保護生態環境,強化水土保持,優化人類生存環境。
開發構樹飼料以彌補糧食飼料的不足,具有迫切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戰略意義。大力發展粗蛋白木本飼料資源植物,使“以樹代糧”成為緩解飼料原料危機和確保食品安全的新途徑。
雜交構樹全身是寶,可入藥、做茶、做酒和加工保健品等,更重要的是發展構樹產業可以建設綠色生態經濟,解決人畜爭糧問題,緩解我國木材供給緊張狀況。
以衛輝市為例。衛輝市在李源屯鎮、龐寨鄉開展構樹生態種養一體化項目扶貧示范基地,打造以基地為示范,輻射帶動各貧困村、貧困對象推廣構樹種植、養殖相結合的生態循環模式,提升村集體經濟發展實力,帶動貧困對象脫貧致富。
項目計劃建設構樹生態種養一體化示范基地41.33 hm2,年出欄肉牛1000頭。其中,衛輝市李源屯鎮構樹基地14 hm2,肉牛養殖場占地面積2 hm2,年出欄肉牛500頭;龐寨鄉構樹基地21.33 hm2,肉牛養殖場占地面積2 hm2,年出欄肉牛500頭。
項目采用以“構樹生態示范基地→綠色飼料→肉牛養殖→廢棄物處理→有機還田(構樹基地)”為主線的種養一體化生態循環模式,既為養殖場提供了部分青貯飼料,又解決了養殖場糞污對環境造成的影響,滿足構樹用肥的需要,同時也為養殖場提供了清潔能源。
該示范項目計劃投資1900萬元,建立年出欄量500頭標準化肉牛養殖場2座,構樹種植基地37.33 hm2。項目建成達產后,每667 m2構樹產出枝葉6~8 t,除用于養殖場飼料外,每年仍剩余2700 t,根據目前構樹鮮葉的市場定價在500元/t左右進行推算,可實現收入135萬元。同時,構樹全株經科學發酵加工處理后,可以替代全價飼料得比例高達30%,用構樹作為原料的飼料可節約養殖成本100多元/t,并能提高肉牛品質,年出欄優質肉牛達1000頭,按每頭實現盈利2000~3000元計算,肉牛每年可實現利潤在200萬元以上。
項目結合扶貧資金,為貧困戶購買牛犢放置養殖場內統一飼養、統一管理、統一銷售,年底每頭牛給貧困戶分紅不低于2000元,同時對于基地內的就業崗位優先安置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員。
一是促進種植業與養殖業的相互融合;二是促進種植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使糧經二元結構向糧經飼三元結構發展;三是優化畜牧業內部結構,節糧型畜牧業將獲得較快發展。
在構樹種養一體化示范項目中,項目申報單位通過采取“公司+基地+貧困戶”的聯結模式,與貧困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使生態農業示范基地進入產業鏈中,成為上聯企業、下聯貧困戶的橋梁和紐帶,這不僅有利于簡化辦事手續,提高經營效益,還有利于充分發揮示范基地在龍頭企業與貧困戶之間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分配機制,保護貧困戶利益和穩定收入。同時,項目建成后所增加的就業崗位,可優先安排貧困人員就業,增加貧困人員的收入。
項目的建成,一方面,可促進當地草畜業發展,提升肉牛品質,提高營養價值,增加養殖業收入;另一方面,畜禽糞便發酵后產生的有機肥施用于農田,可增加農作物的產量,提高農產品的品質。
根據構樹速生的生長特性,可在荒灘、荒地、低效林地和邊際土地上綠化種植,在生態修復、環境改善、水源涵養、防沙固沙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應用前景,能有效改變衛輝市的生態環境。該項目采用以“構樹生態示范基地→綠色飼料→肉牛養殖→廢棄物處理→有機還田(構樹基地)”為主線的種養一體化生態循環模式,既解決了養殖場糞污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又滿足了構樹用肥需要,同時也為養殖場提供了清潔能源。
構樹生態種養一體化示范扶貧項目的實施有助于促進雜交構樹產業鏈的形成,帶動參與貧困農戶的長期致富和穩定增收,同時,為雜交構樹產業的穩定持續發展提供保障。構樹種植項目符合國家大力發展循環農業、生態農業和農業扶貧政策的要求,符合扶貧開發的需要,有顯著的產業化扶貧生態、經濟與社會的綜合效益,具有非常現實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但是,仍有以下問題需要注意:一是由于構樹產量高,如果不能全部就地轉化,則必須解決輸出銷售問題,如不解決銷售問題,將會大大影響貧困戶的種植積極性,起不到示范帶動作用。二是肉牛養殖風險較高,建議由專業的技術團隊進行生產管理。三是肉牛價格受市場影響較大,建議與肉牛屠宰加工企業合作,減少中間銷售環節,可降低生產經營成本。四是構樹的種植應盡量利用荒灘荒地,實現價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