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遠黨 陳英子
(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農業環境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總站 315600)
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簡稱為“三品一標”。“三品一標”認證是我國在農業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實施品牌引領戰略的重要體現,是改善農業生產資源環境、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主要抓手,是加快農業生產方式轉變、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必然選擇,是滿足當前社會消費安全的必然要求。近幾年,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高度重視農產品品牌建設工作,以大力發展無公害農產品、平穩發展綠色食品、因地制宜發展有機食品的戰略思想,加大“三品一標”項目扶持力度,積極開展“三品一標”認證。現將寧海縣“三品一標”認證現狀、存在問題進行總結,并依此提出相關發展對策,以期全面提高寧海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截至2018年12月底,寧海縣共有認證有效期內的農林畜無公害農產品127個,無公害農產品產地104個,產量2.31×105t,面積25 093.33 hm2;有綠色食品18個,產量1.32×104t,面積1 840 hm2;有有機農產品5個,產量200 t,面積180 hm2;合計“三品一標”認證面積為27 113.33 hm2,占全縣主要農作物種植總面積的60.86%。
在“三品一標”認證過程中,寧海縣除存在農業規模化程度小、農業科技支撐力量不足、認證工作機構隊伍不穩定、市場對“三品一標”農產品認知度不高等問題外,還主要存在認證農產品未能實現優質優價、現有農業從業人員文化和技術水平低等問題。
寧海縣已認證的農產品(如白枇杷、楊梅、西甜瓜、藍莓、水蜜桃、葡萄等)均存在價格低迷的現象,未能實現認證農產品優質優價。分析其原因:(1)非認證農產品具有提前入市(小戶、散戶生產的上市時間早)、價格低(認證農產品的生產成本高于非認證農產品)、購買方便(小戶、散戶多在街頭路邊、市場門口、公園或小區附近銷售農產品)等優勢,導致認證農產品價格不穩定、增產不增收。(2)認證農產品的上市時間相對集中,且產品貨架期短、不耐貯運,以近途消費市場鮮銷為主,導致銷售利潤低。(3)認證農產品生產大多是傳統的生產經營模式,產業鏈延伸不夠,農產品加工增值能力較弱。(4)認證農產品的產銷體系不健全,專業化農產品交易市場、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滯后,“互聯網+農業”的現代農業物流體系尚未構建。
目前,寧海縣農業生產經營模式一般分為傳統農業和工商資本進入的現代特色農業兩種。其中,傳統農業的從業人員普遍存在老齡化、知識文化水平不高、科技素質偏低等現象,且對新事物、新概念、新技術的接受速度較慢;而工商資本進入的現代特色農業,一般以投資休閑農業為主,雖兼具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但缺乏專業的農業生產技術。同時,寧海縣農業生產中投入品購買使用的檔案不全、記錄不規范,農業生產過程中未嚴格執行生產操作規程,農業標準化生產技術水平亟待提高。這些都嚴重制約了寧海縣“三品一標”的發展。
(1)通過實施主導特色產業提升工程,做優做強養殖、茶葉、柑橘、西甜瓜、香榧、白枇杷等產業,走高效生態、特色精品、優質安全的綠色現代農業發展道路,力求以大項目搭建大平臺、以大平臺發展大產業,以大產業打造大品牌、以大品牌占領大市場。(2)通過標準引領、質量測評、品牌培育、試點示范等方式,優化糧食品種結構,努力形成優質優價的市場導向。同時,實施農業品牌振興計劃,編制并實施縣域公用農產品品牌戰略規劃和農產品品牌三年行動計劃,加強品牌整合、保護與宣傳,健全品牌使用準入和退出機制。此外,鞏固、擴大“望海茶”“振寧土雞”“由良柑橘”“雙峰香榧”“泉豐西瓜”“長街蟶子”等現有區域優勢品牌,提升“岔路黑豬”“圣猴”果蔬等品牌的影響力,并做好“望海茶”中國馳名商標的申報工作。(3)借助淘寶等平臺進行農產品網上交易,引導農村電子商務向特色化、精品化發展,并積極鼓勵農超對接。
(1)通過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升工程,積極引導職業農民、返鄉青年、大學生等“農創客”“新農人”創辦種養業家庭農場、共享農莊,并牽頭組建或成立農民合作社和聯合社、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涉農經濟組織,為農業綠色生態發展注入新的動能和活力。(2)積極引導和鼓勵通過土地流轉服務組織,采取委托流轉、股份合作等方式,推進整村、整組、整畈連片集中長期流轉,促進農業規模經營,并大力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強化“三品一標”認證管理。(3)扎實開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技術研發和成果對接,延伸農業產業鏈。(4)著力培育壯大一批成長性好、帶動力強的農業龍頭企業,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通過培育壯大產業主體,引導扶持農產品加工企業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