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立帆 熊昭娣 許澤華 錢 雙 龔明強
(1光明米業(集團)有限公司農業技術中心,上海市崇明區 202171; 2上海農林職業技術學院,上海市松江區 201699;3光明種業有限公司,上海市崇明區 202171)
近年來,隨著水稻病蟲害的頻發,水稻抗逆性越來越差,秧苗成苗率大大降低。有研究表明,使用拌種劑可提高種子發芽率,增加稻芽田間成活率,可有效防止秧苗受到土壤中病菌的侵染及水稻惡苗病的傳染。鑒于市場上拌種劑種類較多,筆者選用安徽豐樂農化有限公司生產的18%多·咪·福美雙和6%精甲·咯·嘧菌兩種拌種劑進行藥效比較試驗,以期選出適合上海市崇明區使用的水稻拌種種衣劑配方。現將相關試驗結果報道如下。
試驗于2018年設在崇明區躍進農場農業技術中心科北8#田內進行。供試水稻品種為“早軟香1614”。供試藥劑為安徽豐樂農化有限公司生產的18%多·咪·福美雙和6%精甲·咯·嘧菌兩種拌種劑。
試驗設處理:(1)18%多·咪·福美雙拌種、藥種用量比為1∶120;(2)6%精甲·咯·嘧菌拌種、藥種用量比為1∶120;(3)6%精甲·咯·嘧菌拌種、藥種用量比為1∶150;(4)6%精甲·咯·嘧菌拌種、藥種用量比為1∶180;(5)不拌種(CK)。各處理于水稻浸種催芽前2 d按照試驗設計進行均勻拌種待用。
試驗于5月17日進行拌種,5月19日浸種,在同一時間、同一外界條件下采用連續浸種48 h然后再間歇浸種48 h的浸種方法。浸種后第5天和第7天采取抽樣法,每處理選種100粒,重復7次,測定種子發芽率。
侍種子發芽后(5月26日)進行播種,采用精量穴播機播種,每667 m2播種7 kg,每處理重復3次,每小區面積667 m2,隨機區組排列。水稻全生育期總用氮量為17.5 kg。
于水稻3葉期在田間考察各處理的出苗率;4葉期開始,每隔7 d調查1次苗情,包括葉齡、株高、苗數、綠葉數;成熟期每小區連續調查100穴植株的穗數,單穴分別計數(統計穗數分布),取其中接近平均穗數的植株10穴(每處理重復5次),測定其產量構成因素及采用烘干法測定植株經濟系數。9月26日收割,收割前每重復取12 m2的植株稻穗,測定實產。
由表1可知,浸種后第5天、第7天,處理(1)—(4)的種子發芽率均高于對照,說明使用拌種劑能促進種子發芽。浸種后第7天,處理(1)、(2)、(3)的種子發芽率均在90%以上,顯著高于對照,較對照分別增加8.71%、13.50%、12.39%。從浸種后第7天的種子發芽率來看,采用18%多·咪·福美雙、6%精甲·咯·嘧菌拌種,既能促進種子更快更整齊地萌發,又能縮短浸種催芽時間,同時還能促使稻芽在田間長勢整齊,減少大小苗差異。

表1 不同處理對種子發芽率和田間出苗的影響
由表1可知,處理(1)—處理(4)的田間出苗率明顯高于對照,其中處理(2)的田間出苗率最高,為76.3%,較對照增加13.8%;處理(1)、(3)、(4)的田間出苗率分別比對照增加10.7%、12.0%、8.7%。以上結果說明,采用18%多·咪·福美雙、6%精甲·咯·嘧菌拌種均能增加田間出苗率。
由表2可知,在水稻孕穗期,處理(1)—處理(4)的百株植株干物質重較對照增加7.2~31.8 g,百穗干物質重增加6.8~14.0 g;在水稻成熟期,處理(1)—處理(4)的百株植株干物質重較對照增加3.7~21.6 g,百穗干物質重增加7.8~43.6 g。這說明采用18%多·咪·福美雙和6%精甲·咯·嘧菌兩種藥劑拌種,能促進植株干物質的儲運,使植株更加粗壯,同時可以增加植株經濟系數,從而達到增產效果。

表2 不同處理對水稻各生育期地上部干物質重的影響
由表3可知,處理(1)—處理(4)的每667 m2實際產量均高于對照,增產幅度為3.65%~9.15%。其中,采用種衣劑拌種對有效穗數的影響較為明顯,處理(1)—(4)的有效穗數較對照增加7.25%~12.40%;采用種衣劑拌種處理對千粒重和每穗粒數的影響較小。這說明采用18%多·咪·福美雙、6%精甲·咯·嘧菌拌種,能增加有效穗數,從而提高水稻產量。

表3 不同處理對水稻產量及構成因素的影響
試驗結果表明,采用種衣劑拌種,能增加種子發芽率和田間出苗率,進而增加有效穗數,提高水稻產量(較不拌種對照增加3.65%~9.15%)。同時,種子出苗率增加、稻芽發芽勢增強,還可增強水稻田間抗逆性,使移栽后的秧苗迅速返青活棵。此外,通過大田觀察,采用種衣劑拌種的水稻秧苗長勢長相均較好,葉片粗壯,葉色濃綠,分蘗能力較強,秧苗早發,孕穗期和成熟期干物質重較對照明顯提高。因此,生產上建議使用6%精甲·咯·嘧菌拌種,藥種用量比為1∶120,且播種時可適當降低用種量。
對于6%精甲·咯·嘧菌對病蟲害防治的作用,還有待于后期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