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英 秦吉洋 潘 燕 趙元鳳 浦田惠子
(江蘇省揚州市儀征市作物栽培技術推廣站 211400)
近年來,江蘇省儀征市小麥田雜草防除以冬春季化學除草為主,但因當地冬前、早春的溫差大,化學除草風險系數高,麥苗極易產生藥害,出現麥苗發黃、發枯甚至死苗現象。同時,由于儀征市多年來長期采用化除技術,小麥田雜草危害呈逐年加重趨勢,部分田塊中日本看麥娘、菵草已成惡性雜草,化除效果不理想,且草害重發田塊還會引起小麥倒伏,進而導致小麥產量降低。為此,筆者于2017—2018年在當地小麥示范基地有針對性地開展小麥田雜草化除試驗,旨在探索拜寶瑪、愛秀不同化控方式對小麥田雜草的防控效果,以期為這兩種藥劑在小麥生產上的大面積推廣應用提供科學依據。
試驗設在儀征市月塘鎮夏營村小麥示范基地內進行,試驗田前茬作物為水稻,土壤為黃白土,地力均勻,肥力中等。供試小麥品種為“億麥9號”,于2017年11月9日機條播,每667 m2用種量為14 kg。
試驗設處理(每667 m2用藥量):(1)愛秀100 mL春季化除,(2)拜寶瑪100 m L封殺,(3)拜寶瑪100 mL封殺+愛秀100 mL春季化除,(4)拜寶瑪80 mL封殺+愛秀80 mL春季化除,(5)清水對照(CK)。每處理重復3次,每小區面積133.4 m2。具體除草方案見表1。采用噴霧法噴施藥劑,每667 m2兌水量為30~45 kg。
于2017年11月9日施基肥,每667 m2施45%復合肥(15-15-15)30 kg;因小麥播后墑情欠佳,小麥出苗明顯受抑,11月14日田間建立水層促齊苗,土壤濕潤后及時排干田間積水;12月12日施苗肥,每667 m2施尿素10 kg,然后田間建立水層;2018年3月1日施平衡肥,每667 m2施尿素10 kg;3月22日施拔節孕穗肥,每667 m2施45%復合肥(15-15-15)15 kg+尿素7.5 kg。

表1 除草試驗方案設計
于小麥各生育期定點記載莖蘗動態,于施藥后30 d和160 d(小麥孕穗期,雜草生長量最大)調查田間草量,每處理隨機取3個點,每個樣點調查面積0.186 m2,分別記載雜草種類、株數和草樣鮮重。
計算公式:株防效(%)=[(空白對照區雜草數-藥劑處理區雜草數)÷空白對照區雜草數]×100;鮮重防效(%)=[(空白對照區雜草鮮重-藥劑處理區雜草鮮重)÷空白對照區雜草鮮重]×100。
成熟期考察各處理小麥有效穗數、每穗粒數、千粒重,計算其理論產量。
由表2可知,各藥劑處理區的小麥葉齡進程相差不大,但由于對照區雜草發生數量多,與麥苗爭光、爭肥,從而使麥苗葉片細長、葉齡偏小、分蘗少,植株整體長勢較弱。
由表2可知,冬前雜草小,對麥苗生長影響不大,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田間滋生的雜草數量和生長量不斷增加,對麥苗生長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冬前各處理間基本苗數差異很小,到越冬期,對照的總莖蘗數已落后于其他處理,到返青期,對照的總莖蘗數明顯少于其他處理,對照較藥劑處理區的每667 m2高峰苗數少12.7萬~20.2萬苗;處理(1)由于未進行封閉處理,春季化除時部分菵草生長量較大,處理區中“草欺苗”現象較明顯,返青后總莖蘗數少于其他藥劑處理,每667 m2高峰苗數比其他藥劑處理少0.7萬~7.5萬苗。

表2 不同處理的小麥莖蘗動態及葉齡比較
2.2.1 產 量
對各藥劑處理的小麥產量進行方差分析可知,F=26.276>F0.01=7.006,表明各藥劑處理間產量差異達極顯著水平;重復間F=0.217<F0.05=4.459,表明重復間產量差異不顯著。見表3。

表3 不同處理小麥產量方差分析
采用最小顯著極差法測驗(LSR-SSR) 對各處理的產量進行多重比較,結果顯示:采用藥劑化控麥田雜草對小麥均有一定的增產效果。在5%顯著性水平下,處理(2)和處理(3)的每667 m2產量較高,分別為428 kg和431 kg,顯著高于其他處理;處理(1)和處理(4)的每667 m2產量次之,分別為382 kg和390 kg,顯著高于對照。在1%顯著性水平下,處理(1)—(4)的產量均極顯著高于對照,增產幅度為26.2%~39.5%。見表4。

表4 不同處理的小麥產量比較
2.2.2 產量構成
由表5可知,各藥劑處理區的小麥生長均比對照好,具體表現為植株莖稈粗壯、有效穗數足、每穗粒數多、千粒重高、產量表現好。各藥劑處理與對照相比,每667 m2有效穗數增加2.4萬~3.6萬穗、每穗實粒數增加3.6~6.9粒、千粒重增加0.64 ~1.98 g。其中,處理(3)的每穗實粒數、千粒重、理論產量均為各處理最高。

表5 不同處理的小麥產量及其構成分析
2.3.1 禾本科雜草
儀征市小麥田內禾本科雜草主要為菵草、日本看麥娘。由表6可知,施藥后30 d,每667 m2噴施拜寶瑪100 mL封殺對禾本科雜草的防效較好,處理(2)、(3)的株防效分別為77.0%、74.5%;每667 m2噴施拜寶瑪80 mL封殺對禾本科雜草的防效較差,處理(4)的株防效僅為28.9%。施藥后160 d,處理(1)、(2)、(5)的田間雜草數量均有所增加,處理(3)的田間雜草數量無變化,處理(4)的田間雜草數量有所下降。處理(3)對禾本科雜草的防效較好,株防效和鮮重防效分別為94.8%和95.7%;處理(2)和處理(4)對禾本科雜草的防效也較好,株防效分別為85.8%和87.1%,鮮重防效分別為95.4%和92.6%;處理(1)對禾本科雜草的防效不理想,株防效和鮮重防效僅為77.6%和79.5%。
2.3.2 闊葉雜草
儀征市小麥田內闊葉雜草主要為毛茛、牛繁縷、泥胡菜。由表7可知,施藥后30 d,各藥劑處理與對照之間的闊葉雜草數量差異不明顯,株防效最高僅為40%。藥后160 d,除對照外,各藥劑處理區的闊葉雜草數量均呈下降趨勢。其中,處理(3)對闊葉雜草的防效較好,株防效和鮮重防效均為100%;其次為處理(2),株防效、鮮重防效分別為90.5%、91.0%;處理(1)和處理(4)對闊葉雜草的防效一般,株防效分別為90.5%和81.0%,鮮重防效分別為85.1%和87.3%。
試驗結果表明,小麥田使用拜寶瑪進行冬前雜草封閉、使用愛秀進行春季莖葉噴施均對雜草具有較好的防效。對禾本科雜草,以每667 m2噴施拜寶瑪100 mL冬前封殺+愛秀100 mL春季化除的防效最好,藥后160 d的株防效和鮮重防效分別為94.8%和95.7%;對闊葉雜草,仍以每667 m2噴施拜寶瑪100 mL冬前封殺+愛秀100 mL春季化除的防效最好,藥后160 d的株防效和鮮重防效均為100%。但在實際生產中,兩次除草會增加藥劑成本和用工成本,故在獲得同樣除草效果的前提下,應選擇減本增收的化除方式。因此在小麥生產中,推薦每667 m2噴施拜寶瑪100 mL封殺防除小麥田雜草。
本次試驗中田間闊葉雜草發生量小,各藥劑處理間對闊葉雜草的防效差異不明顯,需進一步研究拜寶瑪和愛秀對闊葉雜草的防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