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辛 波 山東省榮成市海洋發展局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對于食品安全問題愈來愈重視,尤其是水產品的質量管理,因此建立了水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本文針對水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的研究與應用進行了探討。
由于其自然特性,水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性受到加工和流通過程中水污染、生物污染、藥物添加劑污染和微生物污染等復雜多樣的因素的影響。但是,中國是水產養殖大國,水產養殖范圍覆蓋全國。水產養殖者的生產規模小,生產分散,數量大,主要是新鮮產品,儲存條件有限,流通環節多,加工包裝比重低。
在水產養殖,水產品加工和流通的主要環節上實現質量安全跟蹤和追蹤,確保所有列入清單的水產品都能得到檢查。如果出現質量問題,可以知道問題的原始根源和聯系,這可以為政府監管部門對水產品質量和安全的監督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
水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需要相應的法律法規的支持,但我國已發布的相關法律法規框架大多是農業方面的,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安全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等,與水產品有關的立法不足,缺乏具體的水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性知識和針對性法律。另外,我國水產品可追溯性標準很少,特別是水產品識別制度;且市場許可證制度和抽樣檢查制度不夠完善,沒有水產品可追溯制度標準化的依據。并且由于各地政府的監督力度、程度和管理水平各不相同,這使得難以保證水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信息的可靠性。
國內現有的科學研究主要是基于國外EAN.UCC系統的應用研究或新軟件的開發。各地試點結果表明,異地水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無法追蹤和監控整個環節的信息,從而無法有效對當地水產品的質量安全進行監督。水產養殖環節的登記備案方式一般采用紙質載體,記錄的信息簡單,方法相對落后,信息的存儲和讀取工作量大,監督檢驗手段技術相對落后。圍繞如何將條碼技術應用于可追溯性系統,建立了基于條碼技術平臺和查詢系統的可追溯性系統,但是條碼技術讀取信息的效率和信息存儲能力有限,脆弱性較高,還需要加快讀取速度,存儲大量信息,而且電子標簽能夠防偽耐損耗。當前,水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系統的成本控制急待改進,這也限制了可追溯系統的建設和運行。
中國水產品行業的小生產者很多,企業生產者很少,生產點分散,集約化程度低。另外,員工素質普遍不高。新鮮的水產品是主要產品,其中大部分是商人從私人農場購買的。因此,難以收集水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性信息,相關信息收集困難已成為實際操作中最棘手的問題。
為了確保水產品的安全和健康,中國應建立一套完整的標簽制度,以確保進入市場的每種水產品都具有合格的標簽,并對產品進行統一記錄,可以向其他國家學習關于水產品的外包裝以及標簽等制度,當然,也必須和我國目前實施的無公害水產品認證制度相結合。通過跟蹤和記錄水產品的安全屬性,降低質量認證的額外成本,并且可以避免次品現象。
要建立合適的水產品追溯體系,首先要完善我國與水產品有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制定各種管理規章制度。按照規范要求可以追溯藥品和飼料記錄,明確每個實體在水產品生產和流通中應盡的職責。
應當對水產品批發零售企業進行專項抽查,檢查經營者的營業執照、衛生許可證和其他有關證件,規范制造商購買商品的渠道,并檢查制造商的衛生條件和產品質量,建立一套完整的生產銷售制度體系。
可以通過學習其他國家的水產品可追溯系統,結合我國水產品市場現狀,對水產品識別、編碼、中央數據庫和信息傳輸系統進行研究,與此同時,也要建立管理水產品數據的監測機構,并定時對相關的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在運行階段,對支持技術進行不斷的改進,以降低標簽和鑒定成本,將這些配套技術和措施應用到水產品的追溯系統中,可以提高水產品追溯體系的準確性。
可以通過發傳單、電視、電腦等多媒體途徑進行對水產品質量追溯系統進行必要性宣傳,提高人們對追溯體系的重要性的認知,可以通過監督提高相關企業對水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視,追溯系統要充分發揮水產品的監督管理能力,培育綠色市場,保證水產品質量。
綜上所述,我國水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在很多方面有所不足,可以通過完善規章制度、加強人員培訓等方式,提高我國水產品的質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