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 茜 張艷青 淄博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2018年6月,山東省德州臨邑某小學發生群體性食物中毒事件,26名小學生出現不同程度的惡心嘔吐現象;2018年10月,河南省周口市某學校出現食物中毒事件,29名學生被送往醫院醫治。學校群體性食物中毒事件頻發,在社會上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也反映了學校食品安全形勢之嚴峻。學校一旦發生食物中毒事件,往往會影響到一個群體,輕者擾亂學生的學習,重者影響到學生的生命健康和社會的穩定。因此,加強學校群體性食物中毒事件防控、妥善處理食物中毒事件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①學校食堂的餐具消毒、食堂通風以及防腐防塵防蟲等管理工作開展不到位,存在引發食物中毒的潛在危險。②一些學校食堂的規模較小,基礎設施缺乏,不具備與生產經營食品品種、數量相適應的食品包裝、加工、貯存設備和場所。③學校對食堂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缺乏法律意識和衛生意識,盡管國家制定和出臺了很多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但學校法律意識淡薄,對食堂管理工作缺乏足夠重視,例如,很多學校都將食堂進行外包,而一些承包學校食堂的人單純追求經濟利益,對食材的加工和采購方面管理不到位,很容易造成食物中毒事件的發生。
學校應高度重視食堂硬件設施建設,加大資金投入力度,保證食堂硬件設施齊全,切實滿足食品衛生操作相關要求。比如:單獨設立消毒間、配菜間、配餐間、保潔間和倉儲間,配備冷藏設施、清洗“三聯池”等。對學校食堂購進的各種食材,要嚴格履行第一責任人義務,對每次購進的食材都要進行進貨查驗,索要供貨商的資質證明和進貨發票,對各種食材供貨商的名稱、地址、電話以及食材的名稱、數量、生產日期、購進日期、保質期和儲存條件等信息進行詳細的登記,進貨票據和進貨臺賬記錄均要進行保存,且保存的期限不低于2年,以便日后進行追根溯源。另外,學校食堂對于大宗商品,比如:面粉、食用油、調料和蔬菜等最好從大型且商業信譽較好的固定供貨商處購進,提高各種食材的質量保證。
強化對學校食堂操作人員的業務培訓,使相關人員能夠全面正確掌握各種消毒知識,做到不同容器工具分別消毒和使用。學校食堂從業人員全部實行持證上崗,在從事食堂餐飲服務之前,要到專業醫院進行嚴格查體,在取得健康證明之后方可上崗操作。堅持食堂從業人員體檢制,每天檢查身體狀況并作記錄,檢查是否存在發熱、咳嗽、腹瀉、上呼吸道炎癥、腹痛和化膿性皮膚感染等癥狀,堅決避免從業人員帶病上崗。嚴格規范操作流程,保證生進熟出,各種食材原料不走回頭路,嚴格控制加工過程、生產加工數量、加工環境衛生、操作間溫度以及儲存場所衛生狀況等情況,防止出現交叉污染的情況。嚴格落實留樣制度,留樣數量和留樣時間必須達到相關法律要求。
學校應定期或不定期地對食堂從業人員開展業務知識和操作規程培訓,組織學習《食品安全法》《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掌握食堂從業人員健康衛生要求、食品加工過程管理要求、場所設施清潔要求以及消毒要求等相關規定,增強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修養和食品安全衛生意識。同時,應定期進行食品安全知識考試,確保學習培訓的效果,并將考試成績與工資獎懲相結合,作為工作獎罰的依據。還應了解哪些原因容易引起食物中毒,比如:食物儲存不當、生熟交叉污染和從業人員帶菌操作導致食品污染、食物未煮透燒熟等。另外,還應掌握一些預防食物中毒的知識,比如:要生熟分開、防止交叉污染以及嚴格控制食物加工的溫度和時間、注意消毒和清洗、控制食品加工數量等,以避免食物中毒事件的發生。
一旦出現學校群體性食物中毒事件,根據我國突發事件應急報告制度的有關規定,學校要在2 h內立即將相關信息向當地人民政府、教育部門、食品安全監管部門以及衛生行政部門進行報告,并留存電話記錄。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在接到學校群體性食物中毒事件報告以后,要進行詳細記錄,對食物中毒事件的報告事項,包括:事故發生單位、時間、地點、中毒人數、危害程度、臨床表現和可疑食物等基本情況進行逐一核實,并要求學校立即實施對患者的搶救工作,同時保留好可疑中毒食品、患者嘔吐物和排泄物,保護好現場。組織人員迅速對報告事項進行核實調查,并采取一定控制措施,確保證據安全屬實,同時根據報告方式、時限要求及時對調查情況進行報告。
根據學校群體性食物中毒的事件分級,立即啟動相應應急預案,組織有關人員成立應急處置工作指揮部。相關職能部門的工作人員應攜帶取證、調查和采樣工具、行政執法文書和救治器械等到食物中毒事件發生現場開展相關調查處理工作,啟動食品快速檢測通道,對可疑食物取樣并進行快速檢測,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實施防控措施,以控制事態進一步發展。與此同時,開展相應的應急救援工作,對食物中毒人員進行積極救治。此外,可根據法律規定臨時采取控制措施,避免食物中毒事件不斷擴大和繼續蔓延,在一定情況下,要立即通知中毒食品流向地和來源地的食品監管部門和衛生行政部門。對于食物投毒事件或重大食品污染事故,要根據有關規定,及時通知有關部門,立即實施刑偵、封存和追蹤等緊急控制措施。
對食物中毒現場的地面、墻壁以及被污染的冰箱等可使用漂白粉溶液反復擦拭進行消毒。對于與細菌性中毒食物接觸過的容器、餐具、設備和用具等可用0.2%~0.5%的漂白粉溶液進行浸泡,或者用1%~2%的堿水煮沸,然后反復擦拭進行消毒。對于與化學性中毒食物接觸過的用具、容器和設備等要進行銷毀或者徹底清洗消除污染。
在學校群體性食物中毒事件得到控制,危害得以消除后,食品安全監管部門應宣布終止食物中毒事件的應急響應,對于在學校群體性食物中毒事件中負有責任的當事人,要依據法律規定嚴肅追究其責任,對造成食物中毒事件的食品生產經營單位進行調查并依法追究其相關責任。在處理完學校群體性食物中毒事件之后,對相關的取證、調查、查處和控制材料進行分析、整理和歸檔,并立即組織相關人員總結評估事件處理情況。與此同時,還應當做好學校群體性食物中毒事件的信息發布工作,及時依法發布有關食物中毒事件的進展和處理情況,做好網絡輿情監測工作,防止釀成重大輿情事件。此外,還應做好學生家長的安撫工作,對有可能出現的危害進行必要的說明和解釋,消除公眾、社會的恐慌情緒。
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學生的健康牽動著千萬個家庭的心,學校的食品安全工作關系到學生的健康與學校的穩定發展,容不得半點馬虎大意。因此,為有效防控群體性食物中毒事件的發生,學校要加強硬件管理,做好衛生管理,加強人員培訓,一旦出現群體性食物中毒事件要及時做好食品安全事故的應急處置工作,將食物中毒事件的危害降到最低,積極做好中毒者的救治工作,確保群體性食物中毒事件得到妥善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