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 玲 福州市產品質量檢驗所
檢驗檢測機構建立有效的質量管理體系是出具合格公正數據的必備條件。本文針對檢驗檢測機構質量管理體系運行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重點針對管理體系、組織機構與人員素質等方面問題,提出解決對策,力求通過健全質量管理體系、完善質量管理組織及監督機構、開展職工培訓及能力提升等方式,不斷提升檢驗檢測機構質量管理體系的運行效率。
在市場經濟飛速發展之下,國家機構改革不斷推進,檢驗檢測機構的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檢驗檢測機構作為產品質量監測工作的主體,只有客觀公正地開展檢測工作,才可確保檢測結果真實準確。對此,不斷健全質量管理體系、完善組織機構、提高人員素質對檢驗檢測工作順利開展至關重要。
從整體來看,當前我國許多檢測機構的管理體系仍不夠健全,一是除了指定的質量監督管理人員以外,檢測機構中的許多職工將時間和精力均投入到考核升職、科學研究等方面,忽視了質量管理的重要性,一些高層管理者對此也缺乏認識甚至聽之任之;二是部分檢測機構溯源機制不夠成熟,未能貫穿檢測工作始終,無法做到事前控制;三是考核機制短缺,監督對象不夠明確,部分檢測機構難以對職工綜合素質進行公平客觀的評定,監督重點一般為新員工,認為老員工技術較好,經驗比較豐富不會有問題,疏忽了對其監督考核。
目前,雖然越來越多的檢測機構設置了專門的質量管理部門和質量負責人負責日常質量管理、監督與考核。但在實際工作中,質量管理部門由于人員不足,側重于對照指標找問題,擔心后期整改閉合等,有時會避重就輕,無法真正達到監督實效。機構各部門大部分職工對質量管理流程與方法不夠了解,導致質量管理工作只能由小部分質檢人員完成。組織機構的不夠完善,會導致質量問題頻發,各部門之間互相扯皮、逃避責任,質量管理效率很難得到顯著提升。
在檢驗檢測機構中,職工整體素質直接影響質量管理體系能否有效運行。雖然許多檢測機構都會針對職工開展崗前培訓,但由于員工培訓計劃未能充分考慮當前或預期任務的要求,導致培訓工作開展不到位、內容缺乏針對性甚至培訓走過場,加上培訓考核不夠規范,培養效果并不樂觀。對質量管理體系以文件宣貫進行培訓,未能將實際工作與體系文件相互聯系。
檢驗檢測機構有效運行必須以健全的質量管理體系為支撐。一是樹立質量管理意識。領導者應深刻明白質量管理的意義與價值,提高質量管理意識,上行下效,全員參與,降低質量管理體系建設中的阻礙;二是發揮職工主觀能動性。通過宣傳教育、培訓活動等方式,充分發揮職工的責任意識、管理意識與參與意識,形成一個高度認可的質量管理體系;三是細化責任分工。領導層負責制定工作目標與措施,措施的制定應符合實際;部門負責人將總體目標分解細化,責任落實到每位職工身上,并督促其高效完成。
成立質量評價小組,分領域授權監督員。由質量管理部門牽頭,對各個部門檢測工作重要性進行綜合考慮,為不同部門合理分配監督人員數量,對監督員的受教育水平、工作性質、工作經驗、自身能力等多種因素進行考量。監督員對領域內的日常工作實施檢查,檢查具有不定期性,時時實施全過程監督。全體職工均可針對監管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意見或建議,有助于各部門對質量問題不斷改正,將質量管理落到實處。
一是分層次組織培訓。全體職工參與學習最新的《管理辦法》《評審準則》等相關法律、法規及標準等。質量部門應對各部門人員實際情況進行綜合考量,對不同崗位、性質,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質量管理培訓內容,著重職業素養培訓,包含專業技能及質量控制意識。培訓結束后,開展有效性評價,驗證培訓工作是否達到預期效果。二是加強能力驗證。通過檢驗檢測機構間的比對,及時發現不符合項,制定有效措施并開展認真整改,使質量體系持續改進。
綜上所述,檢驗檢測機構對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運行不能停留在“有沒做”,而應當是“做好沒”。質量管理體系的構建并有效運行對于檢驗檢測機構來說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程,需要領導與全體職工的共同參與。在質量體系運行過程中,做好組織保障、人員培訓之余,還應當持續改進,不斷提升質量管理工作效率,確保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