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林彬
(陽泉市第三人民醫院中醫科 山西 陽泉 045000)
胃潰瘍主要是因為各類因素所導致的人體胃酸和胃蛋白酶產生消化作用,胃黏膜產生局限性損傷,出現胃穿孔等情況,直達病人黏膜肌層,屬于臨床中十分多見的一類消化性潰瘍疾病。由于現在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不良飲食現象十分普遍,引發胃黏膜防御功能以及胃黏膜供血量明顯降低,影響到胃黏膜結構以及完整功能,倘若病人沒有獲得及時有效的治療,會導致胃出血與穿孔等,嚴重者會產生癌變,所以臨床中需要提高對胃潰瘍患者治療的重視程度[1]。本文將我院門診在2017年1月-2018年6月所接診的胃潰瘍患者資料100例進行分析,匯報如下。
將我院門診2017年1月-2018年6月所接診的胃潰瘍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所選的患者均符合胃潰瘍診斷標準。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50例。對照組胃潰瘍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最小年齡20歲,最大年齡77歲,平均44.02±6.78歲,體重最低43kg,最高80kg,平均56.11±2.12kg;研究組胃潰瘍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最小年齡22歲,最大年齡76歲,平均44.23±6.37歲,體重最低42kg,最高81kg,平均56.56±2.33kg;對照組和研究組胃潰瘍患者臨床資料差異顯著(P>0.05),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使用常規西藥治療,給予患者奧美拉唑腸溶膠囊,口服,每天2次,每次20mg;膠體果膠鉍膠囊,口服,每天4次,每次3粒。連續服用1個月。
研究組患者接受香砂六君子湯化裁治療:組方包括黨參12g、白術15g、茯苓20g、炙甘草6g、木香10g、砂仁6g、法半夏15g、陳皮10g、佛手10g、白芨10g,根據患者具體病情變化,隨證加減如下:兩肋不舒者加柴胡15g,白芍15g,寒濕甚者,加肉桂10g,干姜10g;濕熱明顯者,加黃連5g,蒲公英15g;胃痛明顯者,加延胡索15g;胃酸較多者,加海螵蛸15g,煅瓦楞子15g;納谷不化者,加炒麥芽15g,神曲15g,每天1劑,用水煎服,早晚兩次分服,持續治療1個月[2]。
記錄兩組胃潰瘍患者接受不同治療措施之后的胃潰瘍疾病轉歸情況:胃潰瘍患者接受治療之后,腹脹痞滿、胃脘疼痛以及大便稀溏癥狀全部消失,不存在不適感,食欲以及精神情況恢復到正常水平,胃鏡下潰瘍基本愈合,代表顯效;腹脹痞滿、胃脘疼痛以及大便稀溏癥狀獲得改善,進食以及精神狀態獲得顯著改善,胃鏡下見潰瘍縮小≥50%,代表有效;各項臨床癥狀沒有任何改善,或是出現加重,胃鏡下見潰瘍縮小不到50%,代表無效[3];記錄兩組患者接受治療之后的腹脹痞滿、胃脘疼痛以及大便稀溏癥狀積分情況,每項0分~3分,0分代表無癥狀,3分代表嚴重,1分代表輕度,2分代表中度[4]。
研究組胃潰瘍患者中顯效27例,有效20例,無效3例,治療總有效率為94.0%;對照組胃潰瘍患者中顯效11例,有效23例,無效16例,治療總有效率為68.0%,兩組胃潰瘍患者接受不同治療措施之后的總有效率對比差異顯著(P<0.05);研究組胃潰瘍患者的腹脹痞滿癥狀積分為0.22±0.03分,胃脘疼痛癥狀積分為0.25±0.13分,大便稀溏癥狀積分為0.26±0.13分;對照組胃潰瘍患者的腹脹痞滿癥狀積分為2.03±0.46分,胃脘疼痛癥狀積分為2.03±0.42分,大便稀溏癥狀積分為2.11±0.42分,兩組胃潰瘍患者接受不同治療措施之后的腹脹痞滿、胃脘疼痛以及大便稀溏癥狀積分對比差異顯著(P<0.05)。
胃潰瘍在臨床上主要采用抗幽門螺桿菌、抑制胃酸、保護胃黏膜等治療方法,近期療效比較好,但是容易復發。胃潰瘍屬于中醫“胃脘痛”范疇,多因外邪犯胃、內傷飲食、情志失調和脾胃素虛所引起,基本病機是胃氣郁滯,胃失和降,“不通則痛”。治療上主要以舒肝和胃、活血化瘀、溫中健脾、調理寒熱以及養陰益胃為主。
香砂六君子湯出自《古今名醫方論》,是在四君子湯基礎上加入木香,砂仁,半夏,陳皮而成,主要作用是益氣健脾,行氣化痰。本方經香砂六君子湯化裁而來,黨參、白術、茯苓、甘草取“四君子湯”之意,益氣健脾滲濕;半夏、陳皮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木香、砂仁行氣止痛,醒脾助運;佛手疏肝理氣,化痰和胃;白芨收斂止血,消腫生肌;甘草調和諸藥,緩急止痛。諸藥合用,健中有消,行中有補,共奏益氣健脾、行氣化痰、和胃止痛之功。本次研究結果表明,采用香砂六君子湯化裁治療的研究組患者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同時研究組臨床癥狀積分顯著好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應用香砂六君子湯化裁治療胃潰瘍,其治療效果較常規西藥治療的效果更好,提高了治療的有效率,且中藥的副作用較小,值得在臨床治療中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