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山東省畜牧協會生豬產銷分會 侯明權 王燕男
為了解非洲豬瘟對當前生豬產業就業情況的影響,近期抽樣調查了全省14家大中小企業,就非洲豬瘟前后人員變化、原因分析以及人員配備變化、未來預測等方面進行了一對一的調研,現將調查情況總結如下。
通過調查全省14家規模場人員變動情況分析,員工整體就業人數縮減,場內人員從去年的8月到今年的5月平均縮減45.66%。跟蹤離職人員的就業動向,大部分離開畜牧行業,從事務農或者轉行至建筑等領域。
1.存欄減少,直接導致用工減少。存欄量的減少,造成一線養殖人員大量減少,同時帶動整個產業的結構變化,如豬用飼料、動保產品、屠宰、食品加工、物流等一系列與豬相關的產能縮減,造成產業技術、人員、硬件設施制造人員等流失,小的企業個體甚至面臨倒閉。
2.信心不足,部分職工主動離崗。職工對公司信心不足,企業運營處于嚴重虧損狀態;對養豬行業信心不足;相關服務行業人員無業務,員工閑置,行業相關人員心理壓力過大,對工作信心不足,導致從業人員呈現退出行業、轉產其他職業、艱難維持等幾種狀態。
3.主動裁員,基層普通崗位受沖擊最為明顯。企業用工需求明顯減少,部分崗位出現“閑人”,導致不得不“裁員”以降低支出、提高效率,由于用工減少,對外招聘相應減少。企業員工素質水平明顯不足,普通崗位員工適應能力明顯較弱,面臨較大沖擊,人員就業人數的下降也主要來自于基層普通崗位,員工整體水平亟待提高。
4.生物安全類崗位人員相對穩定。為了確保生產環節的生物安全,養豬業各個生產步驟逐漸細化,需要專精某個方向的專業化人才,特別是責任心較強、生物安全意識較高的員工。非洲豬瘟使豬場生物安全要求比之以前提升,任職要求有所改變,相關物流部、中央食堂、中轉倉庫、洗點中心、各母豬場、服務部人員隔離點等崗位新增場外生物安全管理員,需求人數增加。
5.未來相關技術人員、高素質高學歷員工需求增加。預測未來的養殖行業從業人員將逐漸年輕化,會有更多的年輕人投入到這個行業內。屆時將招聘高素質高學歷員工,加大低學歷員工淘汰比例,不斷提高企業員工整體水平,以提高員工在市場突發狀況下的適應能力和抗沖擊能力。
今年6月后,部分豬場會小幅度引種并試探性恢復生產,冬季將是重點觀望期;若各項防控措施得力,明年春天將是種豬銷售的高峰期;明年5月左右,養豬行業用工人數可能會達到正常年份的70%~80%。
根據目前非洲豬瘟形勢和“豬周期”情況,預計下半年豬價會出現較大幅度的上漲,但是種豬場不會盲目擴大規模和增加員工數量。隨著養殖機械化、標準化、規模化的推廣及人們飲食多元化的發展,生豬養殖行業用工人數會呈下降趨勢,但高層次人才相對短缺。
目前雖然豬價向好,但復養難度增大,整個養豬業恢復會比較緩慢;特別是準備復養的豬場,工作量會成倍地增加,養豬從業者要經受非洲豬瘟和復養是否成功兩大考驗。對于仍然進行生產的豬場,公司要繼續加大人力和物力的投入,特別是增加非洲豬瘟生物安全防控人員。
1.優先保種,恢復生豬生產擴大就業。養豬業是高投入高風險低回報的行業,同時也是關系到群眾“菜籃子”的行業,只有保存有一定的種群基礎,才能盡快恢復生產,才能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
2.加強疫病監測。未來要做到重點養豬場實時監測、準確報告,同時做好養豬場的管理工作;制定防范非洲豬瘟日常操作規范、發生非洲豬瘟后養殖場操作規范、復養技術操作規范、養豬場種豬場消毒操作規范等技術手冊,指導生豬生產;減少區域內豬場的密度,減輕疫病防控的壓力,降低養豬的難度;加強對生豬生產投入品的監測力度。
3.加強養豬業整體預警與聯調機制。建立局部區域的主管獸醫監管,使養豬場真正處于獸醫的監管體系內;加大對重大疫病的處置力度,將疫病的破壞力控制到最小。
4.加大財政扶持力度。對于一級以上的種豬場進行財政補貼并具有持續性,確保種豬場不減少存欄,保障二元母豬的供給;對于規模化養殖場在用工上出現的困難給予支持和補助,幫助規模化養豬場順利渡過難關。
5.強化養豬人員技術培訓。加強養豬專業人員的培養,提升養豬業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