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鈺軒 高雁婷 張 宇 沈一平 周郁鴻
1 浙江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 浙江 杭州 310053
2 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浙江 杭州 310006
血液腫瘤疾病化療后機體常呈中性粒細胞缺乏狀態,自身免疫功能低下,中性粒細胞缺乏伴嚴重感染抗生素及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使用效果不佳時,存在致死風險。周郁鴻主任中醫師從事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近40年,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他認為,化療后中性粒細胞缺乏病機可概括為“急奪精氣,虛勞乃生”。化療后骨髓造血功能抑制,髓虛精耗,造成急性虛勞[1]。《圣濟總錄》記載:“熱毒之主,暴發于皮膚之間,不得外泄,則蓄熱為丹毒。”此丹毒有別于西醫學中的概念。因化療后粒缺伴丹毒患者存在虛勞與熱毒并存的局面,周主任提出“清熱解毒和扶正祛瘀并用”原則,并以自擬方紅藤化丹湯為主方治療該類疾病。
紅藤化丹湯組方:紅藤50g,鱉甲25g,魚腥草、柴胡、升麻各15g,紅景天、豬苓各12g,大腹皮、黨參、當歸、炒白術、茯苓、陳皮、黃芪、仙茅、仙靈脾各9g,甘草6g。本方配伍的特點及功用:①清熱解毒,活血通經,消腫散結:方中紅藤味苦,性平,歸肝、大腸經,能清熱解毒,活血止痛,善治瘡瘍腫痛,現代藥理研究認為,紅藤的次生代謝產物如鞣質、綠原酸等,對溶血性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糞腸球菌等革蘭氏陽性菌及部分革蘭氏陰性菌[2]具有抑菌效果。丹毒感染大多由溶血性鏈球菌導致,重用紅藤能夠發揮抑菌的作用,減少淺表淋巴管網炎癥導致的組織液回流不暢,作為君藥配伍鱉甲發揮活血通經、散瘀消腫效果。②開宣腠理,通調水道:淺表網狀淋巴管炎在中醫學理論中病變部位屬腠理,炎癥使腠理瘀阻,腠理阻閉則氣濕不行,故以柴胡配升麻、魚腥草伍紅景天辛涼宣肺通會腠理,活血通經。《靈樞·本藏》曰:“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應。”氣濕通過三焦通調水道、膀胱氣化作用得以代謝排出,因此用大腹皮、豬苓行氣利濕。③益氣填精:催動正氣抗邪,以黨參、黃芪、二仙之類脾腎雙補,以扶助正氣,抗邪外出。
患者,男性,54歲。2018年1月5日初診。主訴:淋巴瘤化療后并發左下肢皮膚紅腫熱痛2周。患者于3月余前因發熱伴腹痛至浙一醫院就診,完善相關檢查確診為淋巴漿細胞淋巴瘤(IgG型,無MYD88L265P突變),行RCOP方案化療4個療程后,骨髓緩解,髓外病灶消失。化療后中性粒細胞缺乏狀態下出現左下肢丹毒,予西藥抗感染2周,左下肢丹毒無明顯消退。患者第4次化療結束后于2018年1月5日至周師處就診,血常規中性粒細胞絕對計數(ANC)0.3×109/L,C反應蛋白(CRP)75mg/L。診見:左側小腿皮膚紅腫熱痛,乏力,納差,便溏,失眠,盜汗,反復發熱,舌質紫黯、苔白,脈沉弦澀。中醫診斷:惡核;丹毒。證屬熱毒瘀阻,虛實夾雜。治法:清熱解毒,扶正祛瘀。處方以紅藤化丹湯原方。7劑。
2018年1月12日二診,患者訴左下肢丹毒消退,脫屑而愈,熱退,行走后出現左踝水腫,舌淡紅、苔白,脈沉緩。血常規ANC 0.5×109/L,CRP 5mg/L。繼予中藥處方:上方去紅藤、鱉甲、魚腥草、紅景天,加川牛膝、瞿麥各9g。5劑。
2018年1月18日三診,患者行走后左踝水腫好轉,仍有腰酸乏力,舌淡紅、苔白,脈弦。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使用有效,中性粒細胞升至正常,血常規ANC 4.5×109/L,CRP 3mg/L。上方去川牛膝、瞿麥、大腹皮、豬苓、川牛膝,增黃芪至15g,加黃精、杜仲、桑寄生、肉蓯蓉、菟絲子、巴戟天各9g。繼服7劑。隨訪患者4月余,無不適癥狀,肝腎功能未見異常,后續化療療程順利進行,丹毒未再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