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廣操 張夢嬌 詹 倩 沈欽榮#
1 浙江中醫藥大學第三臨床醫學院 浙江 杭州 310053
2 浙江省紹興市中醫院 浙江 紹興 312000
地黃為玄參科植物地黃(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新鮮或干燥塊根,其始載于《神農本草經》[1]。熟地黃為生地黃經黃酒拌悶、曬蒸加工而成。相比于生地黃,其味甘,性溫,功效長于補,具有益精填髓、滋陰補血之效[2]。熟地黃入藥歷史悠久,《本草圖經》首載:“蒸三、二日令爛,曝干,謂之熟地黃。”《本草綱目》云熟地黃“填骨髓,長肌肉,生精血,補五臟、內傷不足”。現代藥理研究發現,熟地黃含梓醇、地黃苷(ABD)、地黃素、氨基酸、糖類等,具有抗癌、減緩衰老、減少骨丟失等作用[3]。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骨質疏松患者日益增多,對于熟地黃抗骨質疏松癥的研究也越來越多,并取得了初步成果,現對熟地黃治療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的應用及研究作一綜述如下。
骨質疏松癥是一種以骨量減少、骨脆性增加為特征并且與增齡相關的全身性骨骼疾病[4]。骨質疏松癥分為兩種:原發性和繼發性,其中原發性包括三類:絕經后骨質疏松癥(Ⅰ型)、老年性骨質疏松癥(Ⅱ型)以及特發性骨質疏松癥(青少年型)[5]。中醫學將骨質疏松癥歸屬于“骨痿”“骨枯”等范疇,主要病因為素體腎精不足、骨失滋養。浙江省中西醫結合學會骨質疏松專業委員會2017年提出共識:依據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的病因病機,結合各家文獻觀點及問卷調查結果,將其辨證為三大證型:脾腎陽虛證、肝腎陰虛證以及氣滯血瘀證,治療上以補腎為主,補肝脾、活血化瘀為輔[6]。熟地黃具有益精填髓、滋陰補血之效,因此常存于各中藥復方中,用于原發性骨質疏松的治療。
1.1 右歸丸:根據中醫學腎主骨、藏精理論,骨質疏松癥的基本病機為腎精虧虛。右歸丸中用熟地黃起到滋腎陰,填腎精的關鍵作用。梁啟明等[7]運用右歸丸湯劑治療老年腎陽虛型骨質疏松癥患者30例,顯效率優于服用骨化醇的對照組。曹俊青等[8]將64例腎陽虛型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患者分別采用右歸丸丸劑聯合阿侖膦酸鈉口服和單純阿侖膦酸鈉口服治療,治療1年后,右歸丸聯合阿侖膦酸鈉組的綜合療效優于單純阿侖膦酸鈉組。
1.2 六味地黃丸:六味地黃丸中的熟地黃歸肝、腎二經,由于肝腎同源,因此能夠發揮滋養肝腎,強筋壯骨的功效。陳思圓等[9]將86例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靜滴唑來膦酸注射液,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口服六味地黃丸,1年治療后,兩組的總有效率分別為79.07%、95.3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張宏波等[10]將60例腎陰虛型原發性骨疏松癥患者分為六味地黃丸組(治療組)、鈣爾奇組(對照組),治療12個月后,治療組腰椎、股骨頸骨、Ward’s三角BMD變化率依次為8.45%、4.39%、4.04%,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總有效率也明顯高于對照組。
1.3 桃紅四物湯:骨質疏松癥日久必虛中夾瘀。血瘀影響氣血運行,氣血不能營養四肢、骨骼而致骨質疏松癥日益加重。桃紅四物湯以祛瘀血、生新血、暢氣機為主要特點,方中熟地黃滋腎養肝,生精補血,配合當歸,祛瘀不忘固本,養血兼顧活血。戚春潮等[11]用桃紅四物湯聯合阿侖麟酸鈉片治療因骨質疏松性所致的胸腰椎壓縮性骨折老年患者60例,結果觀察組治療后的骨密度(BMD)、視覺模擬評分(VAS)改善、椎體復位率和總有效率優于對照組。李盼祥等[12]觀察桃紅四物湯對老年骨質疏松患者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內釘內固定(PFNA)術后骨折愈合的影響,結果顯示,桃紅四物湯能明顯縮短手術后患者骨折愈合時間。
熟地黃在復方中作為君藥或主要組成成分發揮了重要的抗骨質疏松作用,因此研究者將目光聚集在對熟地黃的抗骨質疏松機理及有效成分的研究。熟地黃主要通過促進骨形成,抑制骨量丟失,使破骨細胞與成骨細胞之間達到微妙平衡,進而起到抗骨質疏松的作用[13]。Lim等[14]運用熟地黃水提取物(劑量為30mg/kg、100mg/kg和300mg/kg,每日2次)治療去卵巢(OVX)骨質疏松癥大鼠模型8周,結果顯示,熟地黃300mg/kg組可顯著增加實驗鼠股骨和腰椎骨密度,且不影響雌激素水平。盛莉等[15]通過實驗研究發現,熟地黃可抑制骨破壞,延緩去卵巢大鼠骨量減少,有助于骨質疏松癥的防治。
目前,人們已從熟地黃中分離出58余種化合物,其中梓醇是熟地黃中較豐富的化學成分[16]。Th1細胞產生炎性細胞因子如干擾素-γ,白細胞介素(IL)-12和腫瘤壞死因子-α,有利于促進破骨細胞的形成,Th2細胞分泌IL-4和IL-10,抑制破骨細胞形成[17]。武密山等[18]實驗研究發現,梓醇在1×107~1×109mol/L濃度培養24h及48h加速成骨細胞株MC3T3-E1細胞增殖;梓醇在濃度1×105~1×106mol/L培養48h及72h提高成骨細胞株MC3T3-E1細胞內堿性磷酸酶的活性;梓醇在濃度1×105~1×106mol/L培養8h及12d時能明顯促進成骨細胞MC3T3-E1骨鈣素合成和分泌;梓醇在濃度1×105~1×106mol/L培養19d時成骨細胞株MC3T3-E1細胞的礦化結節數目增多,梓醇有助于增加成骨細胞株MC3T3-E1的增殖與分化能力。賈英民等[19]研究發現,熟地黃梓醇在1×105mol/L~1×106mol/范圍對體外培養SD大鼠成骨細胞的增殖、分化及成骨作用更明顯。
通過臨床文獻分析發現,右歸丸、六味地黃丸、桃紅四物湯等傳統方治療骨質疏松癥的療效是值得肯定的,且聯合西藥療效更佳。研究熟地黃復方治療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的臨床文獻較多,但研究其提取物治療骨質疏松癥的文獻尚少。通過文獻梳理,可以證實,熟地黃抗骨質疏松的作用是多種有效物質共同作用的結果。進一步研究熟地黃提取物,可以為熟地黃提取物治療骨質疏松癥的新藥研發提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