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BFMTV電視臺1月4日報道,原題:中國農民借助網上直播賣菜 電商和直播等新經濟模式不僅是年輕人的專利,成千上萬的中國農民也在追趕潮流,為自家的農產品和手工藝品開辟新銷路。他們利用網絡平臺直播自己的日常生活:無垠的田野、新鮮的蔬菜以及種植建議等等。這些視頻突出他們的產品質量,更提高了銷量。
淘寶于2016年推出直播功能,該功能迅速在中國鄉村發展起來。網上直播賣菜的效果超出人們預期,以至于阿里巴巴還推出一項支持這類電子商務的計劃。
淘寶的數據顯示,如今有近10萬名農民加入到“直播大軍”推銷自己的產品。這種銷售方法能夠開發潛在客戶,還能直接向消費者展示蔬菜、水果及肉類的品質和來源。在食品安全問題頻出的中國,這樣的直播贏得不少消費者的信任。有些農民甚至成為“直播網紅”。當地媒體報道稱,一名銷售水果的“直播網紅”就在13天內賣掉100萬公斤橙子。這樣的“淘寶直播村”自2009年起不斷增加,如今已經壯大到2100多個。
法國《論壇報》1月4日文章,原題:電商,歡迎來到中國農村2.0版 在云南省的很多村莊,原先靠種地吃飯的農民開始在網上銷售他們的手工藝品。2011年蘇先生憑借在線銷售傳統銀質茶壺起家變身百萬富翁。蘇先生的銀質茶壺產自云南腹地,如今這些茶壺遠銷歐洲,村里90%的農戶依靠制作銀器致富。村子的面貌也隨之發生變化:建設、翻新或者擴建。很多之前進城打工的農民又回來做起電商生意。 中國的電子商務10年前興起于浙江,到2017年,中國百姓線上消費金額已經達到8000億歐元。中國政府鼓勵通過這種方式提高鄉村地區的生活水平,盡管目前各地的電商發展尚不均衡,但這場中國農村改革2.0版已經讓上百萬農民放下鐵鍬抱起電腦,有的年輕人甚至從未下地干過農活。▲(潘亮譯)
環球時報2019-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