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萬程
因為長得像周杰倫,AV男優東尼大木常被叫作“暗黑周董”。習慣了這些外號,他并不忌諱別人這樣叫,有時還會在微博發周式Pose的照片博網友一笑。
2018年10月,他受邀來到成都參加某個動漫展,為此準備了兩首歌。一首是《灌籃高手》的片尾曲《直到世界盡頭》,一首是周杰倫的《說好的幸福呢》。
東尼出現在會場的瞬間,人群興奮起來。“大木老師”“周杰倫來了”“真的好像啊”,大家紛紛掏出手機,鏡頭對準,或是拍照或是錄像。
“你們好,久等了。”東尼也熱情地用中文予以回應,現場又是一陣歡呼。
相較于AV女優參加的帶有強烈性暗示的商演活動,只在中國演唱的他顯得獨樹一幟。
他的職業生涯一波三折,兩次變更,從職業拳手到AV男優,再到樂隊歌手。用他自己的話說,“人生是場漫長的跑步,發現跑不下去的話,早點更換跑道比較好”。
東尼大木原名野上徹,1971年出生在神奈川縣,一個離東京都市圈并不遠的衛星縣區。性格靦腆內向的他,起初并不擅長和人打交道。
除了按部就班的讀書、上學、應試外,“在學校走廊上大聲唱歌,被同學稱贊歌聲有穿透力”是東尼對校園時光的僅存回憶。
他的青春,是從17歲的那個夏天開始的。
20世紀八九十年代,伴隨著日本的經濟成長,個人英雄主義的美式風格在青少年價值觀中不斷擴散,衍生出的“不良文化”盛行于東瀛列島。
男生穿著黑色皮夾克、機車靴,頭上頂著油亮的飛機頭;女生則穿喇叭裙,馬尾上綁著超大蝴蝶結,腳蹬鞍部鞋。行為出挑、愛惹是生非、崇尚肢體沖突的ツッパリ(對不良青年的稱呼),是正處叛逆期的青少年心中又害怕又憧憬的對象。
擊敗對手確實會獲得巨大成就感,但隨著拳擊排名上升,對手愈發強大。
東尼屬于“害怕”的那一類。他曾被附近的混混欺負過,他痛恨恃強凌弱的不良青年,想從“膽小懦弱”的形象中掙脫出來,卻苦悶于自身不夠強大。
17歲那年,家附近新開的拳擊俱樂部吸引了他。東尼渴望變強,成為像洛奇一樣的拳擊手,在擂臺上擊倒對手成為萬眾矚目的英雄。他進入俱樂部,開始了拳擊的入門學習。
“我想成為英雄,被更多的人關注。”高中畢業后的東尼下定決心,找父親借了一筆錢,專心于拳擊路上的“武者修行”。
如同《Gonna Fly Now》響起時晨跑的洛奇一般,東尼的一天也是從10公里的晨跑開始的。之后,從白天到傍晚重復進行的高強度訓練—動作、肌力、抗擊打、柔韌、敏捷,一周六日未曾間斷。
立志要做職業拳擊手的東尼,在嚴苛的訓練下,實力顯著提升。
在日本,從素人拳手晉升到職業拳擊手,需要打贏四場不同級別的比賽。專心修行兩年后的東尼,四戰全勝,在23歲的時候成為了一名職業拳手。
然而,拳手生活并沒有想象中美妙。擊敗對手確實會獲得巨大成就感,但隨著拳擊排名上升,對手愈發強大。從剛開始的全勝戰績,到第一敗,再到勝敗乃兵家常事,東尼感到這條路越來越難。
頻繁的訓練、擊打、被擊打,也讓他覺得自己變“笨”了。頭部、眼部、耳朵被擊打的次數過多,他有時看不清,有時聽不清,生活中頻繁走神。
一天早上,他起來洗漱,對著牙膏和洗面奶,竟是足足愣了2分鐘,始終沒有認出哪個是牙膏。
他意識到這樣下去不妙,如果繼續走職業拳手這條路,抗擊打能力較弱的體質可能會使自己變成個傻瓜。
“想換條路走。”已經練了6年拳擊的東尼,向父親袒露心聲。
他的父親叫野上正義。他后來走上成人影視這一行當,與兒時耳濡目染父親的工作有很大關系。
Tonyband成員
過度意識到攝影師與鏡頭,就會使演員產生緊張反應,身體僵硬,表情不自然。
野上正義出演過情色大師若松孝二的《情事的履歷表》《拷問百年史》等多部作品。同時,他也導演、編劇一手抓,是個浸淫行業多年、元老級別的情色電影人。
東尼高中畢業后沒上大學,處于半練拳擊半打工的狀態。其間,因父親的介紹,他做了很長時間的導演助理。活非常雜,端茶送水、協助拍攝、接送演員上下班,什么都干。
一次,一個男演員因病缺勤,導演急著要人,就把東尼給攛掇上去了。
那是一場“搭訕陌生人-咖啡館交談-帶回情人旅館”的戲,除了有動作場面,還有大段臺詞需要處理,難度不低。被趕鴨子上架的東尼,卻意外地表現很好,被導演表揚“不怯場,表情自然”。
藤木TDC在《成人影視革命史》中曾寫道:AV作品中的“Real Reaction(真實反應)”是演員最難處理的點。過度意識到攝影師與鏡頭,就會使演員產生緊張反應,身體僵硬,表情不自然。而無視鏡頭,則沒有“カメラ目線(主人公視角)”,演員與觀眾缺乏交流,難以達成作品追求的代入感。
或許是“身體內流著父親的血吧”,初次在鏡頭前赤裸身體的時候,東尼并沒有感到緊張與害羞,反而無師自通般地掌握了與鏡頭交流部分的平衡。那個時候開始,他隱隱約約覺得在表演上是有天賦的。
1995年,在拳手生涯產生退意的時候,一個叫市原的導演找到了東尼。他說自己在拍Action Video(動作電影),一部片酬30萬日元(約人民幣1.8萬元),問東尼有無興趣。
向父親借的錢快要花完,本就想更換跑道的東尼滿口答應下來。然而,隨著拍攝的進行,他才知道“上了賊船”。市原導演拍的哪是Action Video,他要拍的Adult Video(成人影像),雖然縮寫都是AV,內容可大不同。
相較于父親拍的電影與自己之前接觸的情色片,成人影像更加赤裸地對“性”進行拍攝。
日本成人影業,男演員存在一定的階層劃分。頂層的只有20人,可以擔任男主角。而越往下走,露出限制越多,片酬也越少。最底層的男演員被稱為“汁男優”,片酬少得可憐。一般來說,新人男演員往往得從“汁男優”慢慢晉級。
東尼大木和他的樂隊在日本的live house表演
然而東尼入行的時候還是錄像帶時代,在男女演員都匱乏的當初,他剛出道就已經是一線演員了。某種程度上說,“影二代”沾了先發優勢的光。
在市原導演的指導下,東尼完成了《惑星共同體》的系列作品。食髓知味的東尼,工作逐漸上手,表演愈發熟練。
1997年,時年26歲的東尼徹底轉型為了一名AV男優。
進入21世紀,隨著日本政策的放開,男演員的薪酬由于男性應征者的增多而下滑。當時一線女演員的片酬大概在80萬~200萬日元(5萬~12萬人民幣),而一線男演員的片酬只有5萬~7萬日元(3000~4200元人民幣)。
正值壯年期,為了賺更多的錢,東尼儼然成了一臺馬力十足的工作機器。他不斷地接活,不斷地參演作品,最夸張的時候一天要連軸轉7個片場之多。
從業多年,東尼總結自己的工作本質為“影武者”。他認為,自己參演的大多作品是提供給男性觀看的,所以要盡可能地減少自己的存在感,時刻保持冷靜,盡量不直接出現在鏡頭前,聲音也要盡可能壓低。
“不給觀眾的視聽感受添麻煩,這是我理解的男優的職業之道。”
2010年,父親的去世給東尼帶來很大沖擊。
他在收拾遺物、整理父親曾參演或導演的作品時,悟到了一件事:在影視行當,無論拍多少部影片,如果經不起時間的檢驗,那么離開的時候不會在世界上留下任何作品。
“想要留下點什么”的東尼,從此避開如同“動物交媾”般的主題,開始著重挑選劇情豐富、有演技施展空間的出演機會。
在從業13年后,東尼逐漸展現了獨樹一幟的劇情風格。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轉型的東尼竟會與日本海對岸的網絡亞文化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他的人生道路由此發生轉變。
彼時,中國的貼吧文化盛行。李毅貼吧、雷霆三巨頭貼吧等網絡社群異軍突起,以極具個性的“藝術創作”在草根群體中流傳甚廣。李毅貼吧是“屌絲文化”的發源地,流行的是“內涵文”。而雷霆三巨頭貼吧則以惡搞視頻聞名,當時的杰作之一,就是把東尼大木的劇情橋段與周杰倫的歌曲拼湊結合,組成新的MV。
2014年,東尼終于組建了一支叫作“Tonyband”的搖滾樂隊。
說來也是神奇,由于東尼“勞模”般地接劇情片,貼吧成員有著充足的視頻素材進行創作。周杰倫歌曲中所出現的“童年”“漫畫”“鋼琴”“城堡”“森林”等歌詞,在東尼大木的作品中幾乎都能找到匹配的影像。這放在其他任何男優身上,都是無法成立的。
惡搞后的MV詼諧好笑,在網上的點擊量十分高。在本人不知情的情況下,東尼在中國的名氣越來越高。
2012年的一天,有網友把《我的地盤》的惡搞MV的鏈接發給東尼。他好奇地點開,雖然聽不懂歌詞,但是視頻中幽默的剪輯配上動感的旋律,讓他頗覺好笑。
追根究底,東尼發現了自己與臺灣歌星周杰倫撞臉,以及在中國名氣很高的事實。
東尼大木在微博上發表他和周杰倫的“對比圖”
2012年3月3日,他自己摸索,在新浪微博上開了自己的第一個賬號。緊接著,就有人通過微博向他發來了商演邀請,希望他來中國發展。
從業15年,年齡增長,體力下滑,東尼早已萌生開展“第二人生”的想法。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當時還不會一句中文的東尼,只身一人來到上海。然而,他見到的只是一家性保健品的代理商,并不是想象中的藝人經紀公司。
可事情并未就此結束,代理商見東尼如此真誠,就利用人脈幫他找了找娛樂經紀公司,當晚給他湊了一桌飯局。那天晚上,東尼認識了現在中國經紀公司的老板。
在中國的“第二人生”做什么?東尼思考良久,最終還是回歸到了自身的優勢上—歌唱得好。2014年,東尼終于組建了一支叫作“Tonyband”的搖滾樂隊。
在中國發展,他請了老師苦練中文,努力用中文創作歌曲。他發現中文中的四聲有的很像是音符,他利用這一發現創作了《GGININDER》。俏皮直白的歌詞,加上動感的節奏,很快成為了Tonyband的打榜歌曲。
在外商演,“島國周杰倫”的噱頭更為顯眼,觀眾不免讓他來幾首周杰倫的歌。為了滿足觀眾需求,他在家中把周杰倫的歌以0.25倍速反復播放,一個字一個字地跟唱。花了整整一個月的時間,總算把《說好的幸福呢》給拿下。
坦白說,東尼的演唱水平屬于“會唱歌的人”,作為專業歌手稍顯不足,但是他夸張的表現力以及人物本身所攜帶的娛樂元素,卻足以構成一場充滿看點的秀。
由于職業稍顯敏感,東尼現在的商演活動,七成在臺灣地區,三成在大陸。關于未來,他說:“我會慢慢地把工作重心往演唱事業上移,進一步開拓中華區的事業。畢竟,我可是微博粉絲比木村拓哉還多的男人呢。”
言畢,他調皮地吐了吐舌頭,速度超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