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峰?曹原
車輪碾過,車后幾十米都是揚起的塵土。“無風三尺土,有風沙滿天”是臨清人對沙土地的描述。近日,在臨清市八岔路鎮辛北村北邊的沙土地里,既見識了路上沙土蔽日的厲害,也看到了這里綠油油、成方連片的山藥地和地瓜田。
由于無法種植常規農作物,辛北村的大片沙荒地處于長期撂荒的狀態,村民你種幾個瓜,我栽幾棵樹,稀稀落落。辛北村也長期處于村集體收入為零的狀態。2018年,32歲的梁玉勇上任辛北村黨支部書記,如何利用好沙荒地、帶領群眾增收致富成了他日思夜想的事情。把沙荒地集中經營,種植山藥和地瓜肯定是條好路子。
說干就干。2018年9月,辛北村通過“四議兩公開”和村民投票,將13公頃沙荒地收歸村集體。辛北村創新工作思路,將土地照片發到網上競標。很快,便與河北客商達成土地租賃協議,9.5公頃沙土地被河北客商用來種植山藥。僅此一項,2018年,辛北村村集體增收15.34萬元。
從外地學習考察回來后,梁玉勇帶領村“兩委”整理集體土地近4公頃,作為地瓜種植實驗田,由3戶村民規模種植,每667平方米可比傳統種植增收2000余元,村集體由此再增收2萬元。
集體有錢后,村“兩委”減免了村民承擔的水費、衛生費、小麥保險、玉米保險等各項費用近6萬元。在隨后進行的人居環境整治中,梁玉勇又帶領村民清理“三堆”,硬化小胡同,清理溝渠2000余米,完成深挖引水工程,村里徹底不見了當初“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腳泥”的狀況。
如今的辛北村,環境整潔,道路寬敞。“不敢相信這么短的時間,我們村變化這么大。道路干凈了,兩邊種樹種花,環境更美了,我們發展經濟的精氣神也上來了。”村民張玉華笑著說。
“下一步,我們將依托山藥、地瓜這兩個產業組建合作社,今年預計村集體收入突破20萬元。”梁玉勇對辛北村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