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鞠正春
1.地力選擇。小麥每667平方米產800千克的高產栽培,必須以高水平的土壤地力和良好的肥水條件為基礎。可選擇常年正常生產水平達到667平方米產700千克以上,排灌條件好,土層深厚,地塊平整的地塊進行高產栽培攻關。一般要求0~20厘米土層土壤有機質含量1.7%以上,堿解氮100毫克/千克、速效磷50毫克/千克、速效鉀120毫克/千克及以上。
2.品種選擇。選用產量潛力大、穗重高、抗病性強、抗倒伏、生育后期耐干熱風、不青干、不早衰,能正常落黃成熟的品種。如煙農1212、山農29、山農30、濟麥22、魯原502、山農20、泰農18、煙農999、泰科麥33等。
3.種子處理。小麥播種前要用專門的種衣劑包衣。沒有種衣劑的要采用藥劑拌種,用2.5%咯菌腈懸浮種衣劑+70%噻蟲嗪按種子量的0.2%拌種,預防根腐病、全蝕病、紋枯病等病害,防治蚜蟲、飛虱并兼治地下害蟲。
4.合理施肥。每667平方米施有機肥3000~5000千克,純氮18~20千克,五氧化二磷9~12千克,氧化鉀10~12千克,硫酸鋅1~2千克,硼肥1千克。上述總施肥量中,全部有機肥、磷肥、鋅肥、硼肥、50%的氮肥、50%的鉀肥作底肥;第二年春季小麥拔節期追施50%的氮肥和50%的鉀肥。
5.深翻整地。前茬是玉米的地塊,玉米收獲后用專門的秸稈還田機粉碎兩遍,秸稈長度5厘米左右。采用大犁深耕,耕深25厘米,破除犁底層、掩埋有機肥和秸稈。耕翻后及時耙地,破碎土塊,達到地面平整、上松下實。
1.按規格作畦。整地時打埂筑畦,為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單位面積產量,應適當擴大畦寬,以3~4米為宜,畦埂寬不超過40厘米。為節約用水,提倡短畦,畦長以50~60米為宜。采用等行距種植的地塊,可根據不同品種的株形特點,平均行距一般定在25~28厘米。
2.適期播種。適宜的播期應掌握在日平均氣溫17~14℃左右,冬前≥0℃積溫550~600℃,越冬時能形成6葉1心的壯苗。山東小麥的適宜播期參考值為:魯東為10月1~10日,魯中為10月3~13日,魯南、魯西南為10月5~15日,魯北、魯西北為10月2~12日。
3.適量播種。在適宜播種期內,分蘗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種每667平方米基本苗15萬~18萬,分蘗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種基本苗12萬~15萬。
4.寬幅播種。采用耬腿式2BJK系列寬幅精量播種機。播種時,精確調整播種量,嚴格掌握播種深度3~5厘米,苗帶寬度7~11厘米,要求播量精確,行距一致,下種均勻,深淺一致,不漏播不重播,地頭地邊播種整齊。小麥播種后用鎮壓器鎮壓1~2遍,保證小麥出苗后根系正常生長,提高抗旱能力。
1.查苗補種。小麥出苗后及時查苗補種,對有缺苗斷壟的地塊,選擇與該地塊相同品種的種子,開溝撒種,墑情差的開溝澆水補種。
2.防治病蟲草害。防治地下害蟲,可用50%辛硫磷乳油每667平方米40~50毫升噴麥莖基部。秋季小麥3葉后大部分雜草出土,是化學除草的有利時機。對以雙子葉雜草為主的麥田可每667平方米用15%噻磺隆可濕性粉劑10克加水噴霧防治,對抗性雙子葉雜草為主的麥田,可每667平方米用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50~60毫升或5.8%雙氟·唑嘧胺乳油10毫升防治。對單子葉禾本科雜草重的可每667平方米用3%甲基二磺隆乳油25~30毫升或70%氟唑磺隆水分散劑3~5克,莖葉噴霧防治。雙子葉和單子葉雜草混合發生的麥田可用以上藥劑混合使用。蠐螬、金針蟲等地下害蟲危害麥苗時,每667平方米用50%辛硫磷或48%毒死蜱乳油0.25~0.3升,加10倍水,噴拌40~50千克細土制成毒土防治。也可用50%辛硫磷或48%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順壟澆灌毒殺。
3.澆好冬水。于立冬至小雪期間當日平均氣溫穩定在5~6℃時澆冬水,確保小麥安全越冬。澆過冬水,墑情適宜時要及時劃鋤,以疏松土壤,除草保墑,促進根系發育,促苗壯。但對造墑播種,麥田冬前墑情較好,土壤基礎肥力較高且群體適宜或偏大的麥田,一般不要澆冬水。
1.鎮壓劃鋤。小麥返青期及早進行鎮壓劃鋤1~2遍,以提墑增溫保墑。
2.綜合防治病蟲害。小麥返青至拔節期是小麥紋枯病、全蝕病、根腐病等根病和叢矮病、黃矮病等病毒病的又一次侵染擴展高峰期,也是危害盛期。此期也是麥蜘蛛、地下害蟲的危害盛期,是小麥綜合防治的第二個關鍵時期。防治紋枯病、根腐病可選用250克/升丙環唑乳油每667平方米30~40毫升,或300克/升苯醚甲環唑·丙環唑乳油20~30毫升,或240克/升噻呋酰胺懸浮劑20毫升兌水后噴小麥莖基部,間隔10~15天再噴一次;防治麥蜘蛛宜在上午10時以前或下午4時以后進行,可每667平方米用5%阿維菌素懸浮劑4~8克,或4%聯苯菊酯微乳劑30~50毫升。以上病蟲混合發生可采用以上對路藥劑一次混合噴霧施藥防治,達到病蟲兼治的目的。
3.鎮壓防倒。旺長麥田或株高偏高的品種,于小麥返青至起身期鎮壓2~3遍,抑制小麥基部節間伸長,使節間短、粗、壯,提高抗倒伏能力。
4.控旺防凍。于3月上旬至中旬,噴施天達“2116”2~3次,以控制小麥旺長,提高小麥抗逆能力,預防倒春寒危害。
5.重施拔節肥水。寬幅精播麥田,應重施拔節肥。每667平方米追施純氮8~10千克,氧化鉀5~6千克,灌水40立方米。
1.酌情澆水。小麥開花后,視墑情澆好灌漿水,延緩植株衰老,提高生物產量,促進光合產物向籽粒運轉。小麥開花期至灌漿初期若墑情不適宜時,要及時澆水。澆水量每667平方米40立方米。
2.綜合防治病蟲害。小麥穗期是麥蚜、一代黏蟲、吸漿蟲、白粉病、條銹病、葉銹病、葉枯病、赤霉病和穎枯病等多種病蟲集中發生期和危害盛期。防治穗蚜可每667平方米用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10克,或70%吡蟲啉水分散粒劑4克兌水噴霧,還可兼治灰飛虱。白粉病、銹病可用20%三唑酮乳油每667平方米50~75毫升噴霧防治或30%苯甲.丙環唑乳油1000~1200倍噴霧防治;葉枯病和穎枯病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每667平方米75~100克噴霧防治,也可用18.7%楊彩殺菌劑噴霧防治。
3.葉面噴肥。在挑旗孕穗期至灌漿初期噴0.2%~0.3%的磷酸二氫鉀溶液和0.2%的天達2116等溶液3~4次,每次每667平方米噴50~60千克。
用聯合收割機在蠟熟末期收獲。收獲后要及時晾曬,防止遇雨和潮濕霉爛,并在入庫前做好糧食精選,保證小麥商品糧的純度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