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軍
(錫林郭勒職業學院,內蒙古錫林浩特 026000)
錫林郭勒盟總面積20.3×104km2,人口105萬人,是內蒙古自治區所轄盟,位于我國正北方,內蒙古自治區內屬于中部,為國家畜產品生產和輸出重要的基地,也是西部大開發的前沿地帶,距北京、天津、唐山最近的草原牧區,北與蒙古國接壤,南鄰河北省張家口、承德地區,是東北、華北與西北交匯的草原地帶,區內連接著東西,而對外貫通歐亞。錫林郭勒盟地區的傳統肉制品、乳制品生產加工及銷售企業1 000余家。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政府出臺的優惠政策,除傳統食品企業外,一些現代化中小食品企業如雨后春筍快速發展起來了,但在商品化發展過程中不乏出現一些問題制約著其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如食品檢測人員嚴重缺乏急需解決等問題。
錫林郭勒職業學院是錫林郭勒地區僅有的一所高等職業院校,始終以堅持“質量立校,特色辦學,內涵發展”的辦學為宗旨,肩負著為錫林郭勒盟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培養復合型人才的義務與職責。目前,錫林郭勒職業學院食品質量與安全高職本科專業己經開設,就高職本科專業與當地產業需求如何更好地對接進行了研究與分析,為高職本科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學生進入食品企業后勝任企業產業實踐工作,以及當地食品行業的可持續快速發展服務,即高職專業如何更好地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當地食品行業培養食品質量與安全高技能“復合型”人才[1]等方面進行研究,這將對當地食品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以及高職本科專業如何培養更能勝任社會需求的人才均會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錫林郭勒盟總面積20.3×104km2,人口105萬人,是國家和內蒙古自治區重要的畜產品生產加工及輸出基地。錫林郭勒盟為蒙古族聚居地,蒙古族喜食乳、肉制品,制作傳統乳、制肉品有著1 000多年的悠久歷史,特別是以錫林郭勒盟正藍旗為代表的察哈爾乳制品曾是皇室貢品。錫林郭勒地區人民生活以乳肉為主,早晨一般吃奶茶、炒米、奶制品、肉制品,中午和晚上吃手扒肉、面條等。奶制品如奶油、嚼克、奶酪、奶皮子、奶豆腐等,其中奶油、嚼克、奶皮子是佳品,純香的奶香味,營養特別豐富。飲料主要有奶茶、奶酒等,奶茶是主要飲料,特別是酸馬奶是招待貴客的上好飲料。肉制品主要是牛肉、羊肉、馬肉、駱駝肉等。由于地域及民族人文特點,造就了錫林郭勒盟傳統肉、乳制品生產加工及銷售企業之多,這也是增加農牧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
錫林郭勒盟牲畜超過1 000萬頭。主要依靠肉制品、乳制品來發展當地食品工業。錫林郭勒盟傳統肉、乳制品生產加工及銷售企業達5 000多家,這也是增加農牧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也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錫林郭勒盟傳統肉、乳制品營養豐富、味道十分鮮美、產品種類極其豐富,一直都享有很高的聲譽。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政府出臺的優惠政策以及錫林郭勒所處地域及產品的優越性,除傳統乳、肉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外,一些現代化中小食品企業也快速發展起來了。據有關統計,錫林郭勒盟傳統乳制品生產加工及銷售企業達5 000多家,其中規?;髽I100余家,從業人員達到5萬余人;肉制品銷售及加工企業也達3 000多家,重點企業50余家,從業人員也已達3萬余人。
到2020年,錫林郭勒盟牲畜存欄穩定在900萬頭只之內,畜產品肉類產量35×104t,牛奶產量60×104t,牲畜良種率達到99%。錫林浩特市以大莊園為龍頭建成年加工30萬頭以上肉牛生產基地;東烏珠穆沁旗以臺灣元盛等企業為龍頭建成年加工30萬頭以上肉牛生產基地;太仆寺旗以現代牧業公司等企業為龍頭建成年加工30萬頭以上肉牛生產基地;西烏珠穆沁旗建成年加工10萬頭以上肉牛生產基地;烏拉蓋管理區建成年加工10萬頭以上肉牛生產基地;多倫縣改造提升年加工10萬頭以上肉牛生產線;建成太仆寺旗紅井源有機農產品綜合加工基地、蘇尼特右旗絨毛紡織加工等項目;同時要大力發展優質特色作物,實施土壤地力提升示范項目,通過耕地輪作、休耕、增施有機肥,促進農業資源休養生息,優化種植結構,擴大雜糧豆、油料、蒙藥、蔬菜、瓜果等特色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加強荒漠作物種植,打造京北蔬菜種植基地,到2020年,農作物播種面積穩定在25×104hm2左右。建設綠色蔬菜加工基地,大力培育集育種、種植、貯藏、運輸、加工及產品營銷為一體的菜、薯加工業,重點推進有機蔬菜和綠色蔬菜加工,發展速凍、脫水蔬菜和保健蔬菜等深加工產品,著力推動精深加工,到2020年,馬鈴薯年加工能力達到40×104t,蔬菜年加工能力達到10×104t。
經過深入企業參觀、調研發現,在市場經濟模式化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制約著其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如食品安全體系不暢,技術保障能力難以滿足食品安全監管需要,食品安全責任追溯制度不完善,生產加工企業的規模化及自動化程度不高,產品包裝銷售等有待開發創新,食品生產人員產品質量意識不強,檢驗儀器設備配置不齊不高,部分檢驗設備嚴重老化或閑置不用,人員特別是檢驗技術人員數量少,基礎能力仍需提高,生產操作人員綜合素質偏低,多數員工文化水平較低。產業發展方式粗放,無較好的長期規劃,大多傳統乳制品生產加工處于小規?;庸顟B,精深加工程度不高。
1.5.1 食品生產技術崗位,以乳、肉制品為例介紹工藝及崗位需求
(1)乳制品生產線工藝技術。
原料乳(檢驗)→2次過濾→離心→板式換熱→貯存(以上為中控)→巴氏滅菌→UHT滅菌(前段)→無菌灌裝(中段) →包裝(后段)。
(2)肉制品生產線工藝技術。
動物→禁食→屠宰放血→去頭去蹄→去皮→取內臟→排酸→分割→產品。
(3)生產企業崗位部門有采購部、生產部、物流部、人力資源部、財務部、供應部及后勤部等部門。
(4)食品企業對應崗位有化學檢驗、質量檢驗、設備操作及維修、生產線上操作工等工種。
(5)員工的專業成長經歷。員工可以從行政管理崗發展自我,也可從專業方向發展自我。
企業以產品質量為根本,以取得最高利益為目標,要愛崗敬業、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及較強實踐操作能力,有樂于奉獻精神,這樣的員工能夠為企業創造更高的價值,才是企業真正所需的員工,否則將會被淘汰。
1.5.2 食品質量安全管理及食品質量檢測崗位
由于生產人員年齡老化,知識能力缺乏,生產管理者、生產操作者等專業人員對食品安全知識掌握意識弱,不能夠完全以標準要求約束正常的生產。常常在原料、添加劑、生產加工過程中的參數使用等方面出現安全隱患。因此,培養檢驗、監控等崗位的專業技術人才是企業所需。通過企業參觀調研、崗位及能力需要的分析,以及現代企業應通過實施危害分析與關鍵點控制(HACCP)、良好的操作規范(GMP)、衛生標準操作程序(SSOP)等多種手段將食品安全風險控制到最低水平,校企共同研究人才培養方案、確定課程體系是高職院校培養優秀人才捷徑之路[2]。
為研究適合當地經濟發展需要的高職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制定具體的與人才培養模式相配套的人才培養方案,并制定其課程標準。為培養適應當地經濟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專業人才,促進高職本科教育快速、健康、可持續發展,由學院食品加工技術專業教師、食品加工企業技術與管理人員共同組成食品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根據地區經濟發展特點與實際,對錫林郭勒盟地區食品企業、行業進行實地調研,通過研討、論證等方式,結合校企各自特點,確定高職本科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使人才培養始終處于行業需求的最前沿。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辦學方針,培養面向生產、管理、建設、服務生產一線需要的具備食品生產、食品檢驗等理論知識扎實,實踐動手能力強,能夠從事食品加工、食品檢驗與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3]。培養適應地區經濟發展需要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并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工作認真勤奮,團隊合作意識強,樹立食品質量安全意識,誠實守信。按照相關要求利用學院現代化實驗條件培養綜合能力強的高職本科學生,使食品生產企業從員工素質、管理、生產、檢測、銷售、原料到產品整個環節均有了較高的提升與發展。同時,有利于保護、傳承和弘揚蒙古族傳統飲食文化,也為當地農牧民增加經濟收入做了件實實在在的好事。
經過專業教師深入食品企業進行交流、研討等,根據工作任務來分析食品企業行業崗位所需知識及能力,依據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確定課程體系,然后精心確定核心課程,根據國家要求開設人文素質課程。課程體系要突出課程的職業性和針對性[4];由企業技術人員及專業教師組成課程建設小組,邀請校內外、食品企業行業專家、食品專業畢業生及用人單位多方共同分析職業教育課程的本質特征,開展專業課程標準化建設工作,通過企業崗位能力要求,共同制定與細化課程建設目標任務與內容,使課程建設實現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和現代化[5]。
同時改革教學方法,采用現場教學、角色轉換示范教學等教學方法,如將乳品加工課程分為民族傳統乳制品和現代化乳制品,將現代化乳制品又分為液態奶、乳清粉等產品。教師帶領學生進入不同類型的企業,然后與企業技術人員共同指導學生實踐操作將企業文化融入其中,使學生感受企業文化的同時看到了不同類型企業對崗位知識及能力要求的不同通過此種方法改變了傳統模式的教學方法,學生更易接受,實踐能力在較短的時間內得到了快速提升。
產學研結合可以讓更多的專業教師服務于地方經濟建設中,通過讓教師深入食品企業、行業與技術人員溝通、交流、讓教師主持參與課題等多種方式,經過一定的時間即可培養鍛煉一批創新型教學人才團隊[6]。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教師依據內蒙古及錫林郭勒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申報的科研及教學改革課題積極深入錫林郭勒地區肉、乳食品企業,積極探索實踐教學課程體系的建設。通過校企合作、科研課題等多種形式,使教師的綜合素質得以提高,為培養復合型人才、食品企業行業健康快速發展帶來了生機。
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的發展,我國高等教育在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模式方面表現出了慢節奏的問題,高層次技術型崗位出現了人才缺口,這也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視。國家出臺了完善職業教育,擴大高級技術型人才培養有關文件[7]。目前,中、高職學生不能完全滿足各行各業對他們的要求。要解決這一矛盾問題,就應加快構建適合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所需的高職本科教育發展模式。發展高職本科教育,不僅有利于走出普通本科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困境,同時也可以緩解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短缺的矛盾現狀。基于我國高等教育的這樣的一個大背景,研究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密切給合的高職本科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對于當地食品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以及高職本科專業的如何培養更能勝任社會需求的人才均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