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欽榮
浙江省紹興市中醫院 浙江 紹興 312000
吾越物阜地靈,俊杰輩出。越之醫者,仁德仁術,屢載于史,世稱越醫。王鑑清(1903—1985年),世居紹興縣馬山區孫端鄉樂杭村,生于耕讀人家,性慈厚,幼受庭訓,少時與詩書為伴。曾于菱湖、蘇州當學徒,又赴滬上教書,因患風濕致半身不遂,輟業回家。經皇甫莊秀林醫治而愈,因有感于范文正公良相良醫之言,遂拜其為師,竟以醫為業,終其一生。鑑清遵師訓從古醫籍中追尋醫學真諦,上溯《黃帝內經》《難經》《傷寒論》《金匱要略》,下迄《本草綱目》《醫宗金鑒》《針灸大成》,苦學善悟,秀林師又傾囊相授,未幾而成一名針藥兼長、擅治內外婦兒科的中醫。
鑑先生出道以來,全心濟世,來則治之,遠近慕名,求治無不效。其法宗于古,凡遇奇難雜癥,隨時應變,獨出匠心。遇病者或貧乏,則與之藥炭資,對鄉鄰所請風雨無阻,數十年如一日,在紹興東部地區名聲很響,咸稱“鑑先生”。鑑先生診治疾病有“三絕”,首推選穴打針準。一次,金發隊長干活時閃了腰,動彈不得,被人急忙抬到鑑先生家。鑑先生讓人把金發隊長扒扶在墻壁上,立刻在其背部扎針。待針拔出,金發隊長腰痛如失,竟挺著腰走回家去了。第二絕是處方用藥靈。有一小腿骨折病人,每遇陰雨天,疼痛難忍,經年未愈,鑑先生遂疏方1劑,囑其先用陳黃酒浸1小時,再隔水燉3小時,每日早晚各服1小盅。服藥畢,即使最陰冷的氣候,傷亦未發。還有鑑先生自采自制的膏藥,瘡瘍腫痛一貼就靈,治療那些沉年老傷,鄉親們都說比麝香還管用。第三絕是預測病情準。凡是鄉鄰急匆匆把病人送到鑑先生家,急急忙忙說不清時,鑑先生總是和顏悅色地說:“勿可急,慢慢話?!蓖瑫r,仔細檢查病處,詢問病情,臨走前會對病人說,服幾貼藥,什么不能吃,過幾天就會好,后果真如鑑先生預料的不差分毫。此外,鑑先生對小孩脫骱、老人下巴脫臼,也是應手即愈。
鑑先生無著述存世,現從其后人處錄存醫案8則,觀其處方或補益肝腎,或逐瘀通絡,補瀉各得其宜,且針藥并用,擅用當地門前屋后常見之虎杖根、金雀根等,價廉效優,處方吉光片羽,彌足珍貴也。
案1:何某,男,53歲,浪頭湖人。1985年1月10日診:右坐骨神經痛,針后擬。當歸25g,大熟地、宣木瓜、川牛膝、桂枝各20g,五加皮、制乳香、制沒藥、制川烏、制草烏、川芎、威靈仙各15g,甘草6g,杜紅花5g。2劑。
案2:馬某,女。腰尾骶骨部筋酸痛,經針刺后擬舒筋劑。大熟地、西潞黨各20g,當歸、赤芍、川芎、丹參、白術、雞血藤各15g,杜紅花6g,伸筋草10g,炙甘草8g。3劑。
案3:沈某,男。右坐骨痛而愈,愈而痛,針刺后,擬。薜藶藤30g,虎杖根、金雀根各25g,懷牛膝、廣地龍、熟地、全當歸、丹參各20g,制川烏、制草烏、留行子、申姜、川楝子、延胡索、伸筋草各15g,甘草8g,大蜈蚣3條。3劑。
案4:高某,男,27歲。左側臀部、坐骨至足腓骨部刺痛已有多年,經多處灸治少效。川牛膝20g,桑寄生、蜂房各15g,黃柏12g,川椒10g,生麻黃8g。自加茶葉5g為引。3劑。
案5:汪某,女。右側上肢關節等逢氣戾不常時發。大熟地、全當歸、金毛狗脊、嫩桑枝、海風藤各20g,川芎、續斷、懷牛膝、桂枝木、宣木瓜、五加皮、川斷各15g,肉桂、漢防己各10g。4劑。
案6:張某,女。右小腿脛腓骨下部壓傷已久,常疼未痊。經針刺后再擬舒筋法治:懷牛膝、當歸尾、生地各20g,桂枝木、鉆地風、焦術、蘇木、獨活、延胡索、川芎、丹參各15g,申姜10g。3劑。
案7:魯某,女,53歲。頭風、頭眩而痛,心泛。藁本、川芎、延胡索、烏藥各10g,甘菊、甘松、荊芥、防風、白芷、羌活各8g,細辛、山奈各5g。3劑。
案8:嚴某,女,52歲。頭眩后腦疼痛。平肝。石決明20g,藁本、川芎、甘菊、羌活、獨活、苦丁茶各10g,荊芥、防風、甘松各8g,細辛5g。另:沖珍珠粉2支。2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