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東升 李建隊
(淶水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河北 淶水 074100)
隨著創建森林城市的逐步深入,栽植大規格樹木成為園林綠化的新常態,因此要熟練掌握樹木移植后各個環節技術措施,才能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達到園林綠化的預期目標。
對移植的大樹用草繩或蒲包等材料對樹干及大枝進行包裹,盡量減少枝干水分蒸發,有效避免強光直射、干風吹襲或低溫凍害。
大樹移植后應立即進行支撐固定,以防風害造成樹冠吹歪或樹體傾倒,一般采用正三角樁方式,支撐點在樹體高1/3~1/2處為好,用布條或麻布片綁在樹干上作為保護層,以防晃動時傷害樹皮。
支撐樹干結束后立即澆1次透水,保證根系與土壤緊密結合,促發新根,澆水后及時封樹盤或覆蓋地膜保墑,以后依據土壤墑情變化及時澆水,澆水要掌握“不干不澆,澆則澆透”的原則。
對于新移植的大規格喬木或名貴樹木應采取吊針輸營養液,主干胸徑<5 cm的幼樹不宜使用。在距離地面20~30 cm的樹干部位,依據樹干粗度用鉆頭5 mm的電鉆向下呈45°鉆2~6個鉆孔,鉆孔深度3~6 cm,深達木質部,在鉆孔上部1.5 m處固定營養液袋,并用輸液管連通營養液袋后插入鉆孔內輸液。
夏季移植的大樹,樹冠極易失水,應及時噴水保濕。可采用高壓水槍噴霧,遍及樹冠各個部位,為樹體提供濕潤的小氣候環境。
新植大樹的枝梢當年生長較快,一般組織不充實,易受低溫凍害,在入冬寒潮來臨之前,做好樹體保溫工作。可采取根部覆土、樹干涂白、設立風障、搭制保溫大棚等方法加以保護。
移植大樹因起苗、運輸及修剪等過程中易造成傷口,致使樹體抵抗力變弱,易遭受病蟲危害,應本著“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根據樹種特性和不同病蟲害發生規律,一定要及時有效防治,確保園林綠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