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寶才
(河北省滄州市第十三中學 河北 滄州 061000)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現代信息技術不斷滲透到教學中,滿足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效率,為培養創新思維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特別是信息技術應用到初中物理教學中,效果是非常明顯的。
在物理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實現了信息技術與物理學科的融合,豐富了教育手段和方法。在物理學科網站上,學生可以查閱物理有趣的小實驗,聆聽與物理知識有關的小故事,探討中外物理學的發展史,自學物理趣題,以及自主探究有關物理的相關問題,自由探索,開闊視野,豐富知識,這種學習方式可以使學生終身受益。
通過信息技術的融合,打破了傳統課堂教師主導的教學模式,提高了師生交流互動的頻率,使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及時的反饋,學生成了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變成了參與者,課堂上留給學生自主探究的機會多了,提升了學生對物理學習的濃厚興趣,并產生了積極主動的學習動力。而學生的這種主動性和積極性是有效學習的前提。因此,無論是在互動的教學過程中,還是在學生的自學模式下,都要給學生提供創造各種情感體驗的機會,讓學生有探索問題的好奇心,體驗發現的驚喜以及獲得成功的自豪感,促使學生積極的學習和思考。
社會的進步促進了教學觀念的轉變,推動著教育教學模式的不斷創新與發展。在物理教學過程中運用信息技術,可以讓學生及時了解世界上的前沿物理信息,了解物理學的發展趨勢,教師也可以通過網絡學習一些先進的教育方法,更新物理教學理念。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僅僅依靠教科書來傳授物理知識,要以教科書為根本,拓展學生的物理學習空間,緊跟教學形勢的發展,將現實生活中的物理現象與學到的理論知識相結合,這樣學生學到的物理知識才是與現實生活最為貼近的有用的知識。
4.1 運用信息技術可以彌補傳統實驗設備的缺陷,提高物理實驗的直觀性。學習物理往往離不開實驗,通過實驗教學,能夠使學生在充分理解物理知識的基礎上記住實驗過程和實驗結論。在實際教學中,很多物理實驗往往受實驗設備本身的限制,不能完成,或者不能很直觀的完成,弱化了知識的呈現。而借助多媒體技術的仿真實驗功能,可以使一些在實際環境中難以完成的重要物理實驗成為現實,而且效果非常明顯。例如,對于研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在傳統實驗中,凸透鏡成像隨物體距離變化的現象往往很不明顯,也不清楚。利用多媒體技術模擬凸透鏡的成像方法,演示物體距離與圖像成像的關系就變得非常清晰了,學生對焦距的理解就清晰透徹了。
4.2 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提高教學效果。例如,創造與學生現實生活緊密相關的生動場景,營造身臨其境的教學情境,都會為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做好鋪墊,也會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調動多種感官,提高理解物理現象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多向思維。又如,設計模擬仿真實驗,巧妙控制實驗現象的產生和現象的產生速度,提高學生觀察的效果,引發學生的思維等。再如,運用多媒體可以將靜態的物理活動轉換為可以移動的2D或3D動畫,增加了直觀性,使難懂的物理知識變得容易理解和掌握。
此外,通過多媒體整合所學過的物理教育知識,對不同階段的學習內容進行概括、總結、比較,便于記憶和鞏固。特別對于畢業班復習物理知識的時候,會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也使學生的知識學習系統化。不僅為學生的學習節省了時間,而且提高了學習效果。
總之,運用多媒體輔助物理教學,能夠豐富教學信息,直觀分析實驗步驟,引導學生學習,彌補實驗教學的缺憾等,這些都是信息技術的特有優勢在物理教學中的體現。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多媒體輔助物理教學不僅節省了教學時間,解決了課時不足的矛盾,而且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認知工具,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優化了課堂教學節奏,提高了教與學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