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利民
(河北省塞罕壩機械林場 河北 承德 068466)
近年來,隨著國家總體經濟水平穩定、高速發展,綜合國力有了極為顯著的提升,因此國家也加大了對基礎建設及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視程度與扶持力度,其中全國造林與森林撫育工作在保護生態環境工作中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果。但是森林撫育管理工作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與挑戰,致使森林撫育工作仍有較大進步空間。
筆者對森林撫育工作的重要性與現實意義進行整理,并將其總結為以下幾點:第一,近年來,雖然我國對于森林撫育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與扶持力度逐漸提升,但由于我國在這一領域中起步較晚,致使在大部分森林中都存在著組成結構及森林密度不合理等諸多問題。因此,森林撫育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可以從根源上改善這些問題與不足;第二,有效降低了森林各項災害的潛在風險系數。在森林撫育管理工作開展前,我國大部分森林頻繁出現各類自然災害,例如森林火災等,而這些自然災害的頻發主要影響因素為國家對其缺乏必要的管理工作。因此,森林撫育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極大降低了森林各類自然災害的潛在風險系數,降低了災害對我國造成的經濟損失以及對生態環境的破壞程度。
2.1 人工修枝
2.1.1 人工修枝時間。修枝時間一般由所栽種植物的屬類及其生長形式而定,筆者以落葉松為例。落葉松的修枝啟始時間為10~15年林分郁閉后,下部枝條開始衰退時,應選取秋冬季節進行定期修枝,在首次修枝后以5年為落葉松修枝間隔期。人工修枝時間的選定應遵循植物的生長規律,在合適的時期修枝不但有利于減少植物病蟲感染風險,同時也降低了對樹木的損傷。
2.1.2 修枝高度。修枝高度則以樹木生長階段為參照依據,例如處于幼齡生長階段的樹木修枝高度應不高于總體高度的30%,處于中齡生長階段的樹木修枝高度不應高于總體高度的50%??茖W合理的修枝高度有利于增強樹木材質。2.2 林地清理
2.2.1 對森林中生長密度較高的區域進行清理。森林密度過大不但致使樹木攝入的養分不足出現枯萎現象,還極大增加了森林火災等自然災害的潛在風險系數,因此林地清理工作可以有效加強對潛在風險的管控力度。
2.2.2 清理枯萎、感染蟲病樹木。受到諸多因素影響,部分樹木在被病蟲長時間侵蝕后,會出現樹干枯萎、樹葉稀疏等諸多異常現象,而林地清理的主要工作內容之一便是管理人員將枯萎的樹木進行清理。
3.1 提高森林撫育管理工作效率
3.1.1 森林撫育時間的選擇。在一年四季12個月份中,較為適合林木生長的月份為每年的10月~次年3月,共計6個月份,因此森林撫育時間也盡量選擇在每年10月~次年3月份。
3.1.2 森林防風帶的預留。樹木生長過程往往受自然因素影響較大,其中對林木影響最大的自然因素為風力因素,因此,筆者建議在迎風口處生長的林木中預留出間隔為20 m左右的防風帶,以降低風力因素對樹木生長的影響力度與危害程度。
3.1.3 加強森林撫育巡查管理工作效率。由于森林撫育管理工作的管理范圍較大,工作人員很難及時發現林木中存在的各類問題,如病蟲侵蝕等,因此筆者建議加強森林撫育巡查管理頻率與工作效率。相關工作人員采取點與面共同巡查方式,在進行大范圍巡查過程中,對各類林木密集區進行精準性巡查。
3.2 完善森林撫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3.2.1 各區域地方政府組建森林撫育工作組,對行政范圍內森林撫育工作職責明確化、規范化。一方面,構建專門森林管理撫育管理部門;另一方面,規范化、標準化森林撫育管理條例,為管理人員提供工作參考與標準。
3.2.2 政府設立森林撫育管理專項資金,并加強資金監管力度。一方面,各級地方政府成立森林撫育管理專項資金,根據森林范圍、管理部門總體規模,定期調撥合理范圍內的資金;另一方面,政府機構加強專項資金監管力度,最大程度減少貪腐、資金挪用等現象的出現。
3.2.3 科學運用信息化電子技術。相較于范圍頗大的森林面積而言,森林撫育管理工作人員的配置數量較低、工作量較大,針對此問題,筆者建議加強對信息化電子技術的運用,已實現實時監控視察各區域森林生長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