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德芳
(河北省行唐縣農業農村局 河北 行唐 050600)
小麥豐產管理的關鍵在播種,如果小麥的播種環節做好了,小麥生產工作就干好了七分。因此要把七分的功夫用在播種環節,特別是以下幾個方面。
良種包括優良品種和優質種子兩個方面。使用良種是使小麥生產達到高產、穩產、優質和高效目標的重要手段。選用優良品種必須根據品種特性、自然條件和生產水平,因地制宜。既要考慮品種的豐產性、抗逆性和適應性,又要防止用種的單一性。一般在品種布局上,應選用2~3個品種,以一個品種為主(當家品種),其他品種搭配種植,這樣可有效防止因自然災害而造成的損失。故品種選擇可遵循以下原則:根據越冬條件,選適冬性品種;根據光熱條件,選熟期適當品種;根據水肥條件,選適宜品種;根據自然災害,選抗性品種;先試種示范,再推廣應用;合理布局,注重品種搭配。同時抗除草劑優良品種的應用更安全高效。對于節節麥等禾本科惡性雜草的防治傳統的世瑪油防治,安全性較低,效果受氣候條件的影響較大。目前,我國已成功研制出抗除草劑品種,安全高效,禾本科雜草嚴重發生的種植大戶很有必要采用。
優質種子是實現小麥壯苗和高產的基礎。種子質量指標主要是種子凈度、發芽率和水分,是種子分級指標。小麥原種純度標準要求不低于99.9%,良種純度要求不低于99%。小麥原種和良種凈度要求均不低于98%。小麥原種和良種發芽率要求均不低于85%。小麥原種和良種種子水分要求均不高于13%(以濕重為基數)。
目前秸稈還田是我國麥田最主要、最省工省力、最高效的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的方式,但如果秸稈還田質量差往往給小麥生產帶來嚴重損失:出苗不好、冬前弱苗、越冬死苗等。因此做好秸稈還田,才能把種子種到合適深度,才能使土壤不跑風漏氣,保住墑、保住溫,保障小麥出苗,才有利于安全越冬等。目前生產上秸稈還田的主要問題及其對策有:
2.1 秸稈打不爛。不是機械問題,主要是機手作業問題,片面追求作業速度。也不是打幾遍的問題,而是秸稈粉碎機轉數達不到,多打幾遍也達不到要求。解決的途徑就是把拖拉機檔位降低,秸稈粉碎機轉數提上去。
2.2 旋耕質量差。同樣不是機械問題,主要是機手作業問題,片面追求作業速度。旋耕犁調到耕深只有10~12 cm,作業速度飛快。有的連鎮壓輪都不裝。由于耕深達不到要求,秸稈與土混不勻,造成秸稈比例大,浮于地表,地又太暄。解決途徑是把旋耕機放到位,保證耕深;拖拉機檔位降下來,旋耕機轉數提上去;旋耕機要跟鎮壓輪。
2.3 播后鎮壓強度不夠。播后鎮壓是小麥生產的重要環節,一般播種機械會在播種機后跟一個擦耙設備,但由于重量太輕且鎮壓不勻,難以達到鎮壓要求。最好是購買或用專用鎮壓設備進行作業,以保障鎮壓效果。
施足底肥大致包括: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不進行秸稈還田就增施有機肥,不一定每年進行秸稈還田,但不能常年單用化肥。具體畝用量根據縣農技服務部門提供的配方進行配肥,或直接購買適合當地條件的配方肥是科學合理的。小麥全生育期所需養分中磷鉀肥全部底施,氮肥1/2底施。秸稈還田麥田要適當增施氮肥。緩控釋肥要一次底施。受小麥各種養分的需肥臨界期的影響,底肥不足可能對小麥生產造成無法補救的損失。
播前種子處理包括種子包衣和藥劑拌種。種子處理是一種高效的病蟲害防治方式,用藥量小、省工省力、效果顯著。其主要意義在于:一是對于一些病蟲害來說,用種子處理方式預防最為省工、省力和有效,比如蚜蟲可用高巧(高濃度吡蟲啉)拌種防治。再比如根腐病、紋枯病等病害和地下害蟲,播后防治很困難等。二是種子處理為唯一有效控制方式。比如黑穗病、全蝕病的防治,如果不拌種,以后就沒法有效防治。
足墑播種包括這幾個方面:土壤含水量70%~80%,墑足而不過濕。墑情不足就要通過播前洇地造墑(補墑),而不是播后澆蒙頭水補墑。種子發芽出苗需要充足的水分和氧氣,缺墑不行,但水太多也不行,水太多整地質量就會很差,同時氧氣就會不足,導致種子無氧呼吸易霉爛,且苗易感病,澆蒙頭水麥田如果播種稍深就會出不好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