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英 溫吉更 金曉靜
(河北省農林科學院農業信息與經濟研究所 河北 石家莊 050051)
據2016年農業部統計,我國每年產地畜禽廢棄物已達到38億噸,而綜合利用率與無害化率分別不足60%和50%,畜禽廢棄物的無害化處理和利用問題亟待解決。河北省是全國養殖大省之一,同時作為京津冀創新改革試驗的一部分,其畜禽廢棄物的資源化無害化利用成效不僅影響到河北省養殖業的發展,更是與整個京津冀的生態環境、經濟發展緊密相關。
為貫徹落實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意見》精神,加快推進河北省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在廣泛調研、征求各方意見的基礎上,2017年河北省政府印發了 《河北省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方案》, 《方案》指出,到2020年,將基本解決畜禽規模養殖污染,全省畜禽規模養殖污染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100%,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75%以上。目前來看,河北省畜禽廢棄物的處理及其資源化利用雖然得到了政府及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但實際效果并不顯著,對自然環境和人居環境造成的污染問題仍然存在。目前,全省達到治理規模標準以上的養殖場共11 539家,8 534家完成了糞污處理設施配建,設施配建率達到73.9%,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65%左右。
2.1 養殖廢棄物排放過量,種養兩業分離。經過近年來的發展,河北省的養殖模式逐漸由散養向規?;瘜I化發展,其大部分規模養殖區域較為集中,河北省行唐是奶牛養殖集中區,正定、藁城、永年等區縣是河北省蛋雞養殖集中區等。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養殖效益,但與此同時也帶來了環境污染問題。另外,由于養殖場地理位置等因素的限制,其產生的畜禽糞便無法被農田消納,而農田產生的秸稈也只能作為廢棄物堆置,造成種養兩業分離,缺乏規劃性,屬于“種或養殖業—產品—廢棄物”的單程經濟結構,這種種養模式更加傾向于經濟效益,并未考慮到物能循環。
2.2 糞污處理技術落后。目前采用的畜禽糞污處理方式主要是堆置發酵和引進無害化設施設備處理。堆置發酵這種方式存在占地多、臭味大、肥料燒苗等弊端;對于建設沼氣池,采用干濕分離、生物脫氮除磷等設備進行處理的效果很好,但資金投入較大,運行成本高,很難推廣發展。
2.3 政策扶持力度不夠,各部門協調不暢。雖然國家針對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和利用出臺了專門文件,也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規,投入了大量資金予以扶持,但對于養殖場和養殖戶的一些后續優惠政策方面還有缺失,影響了養殖戶的積極性。另外,畜禽養殖業的管理涉及多個部門,如畜禽獸醫、規劃建設、環保等,由于各部門監管職責不明晰,導致其監管執法力度不大,造成了一些地方畜禽養殖業越發展、農村環境越惡化的惡性循環。
3.1 種養結合,構建特色鮮明、多樣化的循環農業產業模式。實踐證明,農牧結合、種養結合和循環利用是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無害化處理的根本途徑。這種方式不但綠色環保,而且能夠帶來更多更有質量的經濟效益。要針對河北省地域特色探索適合當地的物能循環模式、循環農業模式,同時建立物能循環、生態平衡和效益評價體系,提高科學合理性。
3.2 創新技術研發與推廣。切實開發適合河北省畜禽養殖特點的處理技術與處理設備,如糞便干清設施、糞污固液高效分離技術與廢水循環利用技術與設備、高效自動化糞便和病死畜禽快速發酵新工藝、養殖糞污的環境承載核算與安全評估技術等,加強糞污處理技術及設備的推廣工作,以提高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效果。
3.3 制定扶持政策,加強各部門聯動。借鑒國外和我國先進省份的一些先進做法,完善補償機制和長效激勵機制,加大對循環產業鏈上相關企業及肥沼用戶的補貼,例如,對購買糞污處理設備以及進行畜禽糞污處理加工的企業和養殖戶給予一定的補貼,同時對不按要求進行畜禽廢棄物加工處理、隨意傾倒養殖垃圾的企業實行懲罰措施,約束企業行為;要明確各部門的監管職責,加強協調合作,建立常態化聯動工作機制,定期開展專項整治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