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剛
(甘肅省高臺縣水務局 甘肅 高臺 734300)
高臺縣位于河西走廊的中部,是農業發展大縣,主要以農作物種植生產為主,但是高臺縣屬于大陸沙漠干旱氣候,年降水量少,多年的平均降水量為112.3 mm,由于氣候干燥,蒸發量很大,大約為1 996.2 mm,降水集中在6~9月份,占全年降水的65%~72%,其余的8個月只占28%~35%,不能滿足農作物的灌溉用水。高臺縣境內有黑河等六條河流經過,但是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黑河有時會出現斷流,斷流的河段長達72 km,導致河流沿岸地區用于灌溉的地表水減少,再加上地下水超采,水庫干涸時間較長,境內的湖泊面積逐漸縮小,農業灌溉用水短缺,對生態環境也造成很大的威脅。
目前,全縣水資源總量為15.73億m3,可以利用的水資源總量為5.39億m3,其中地表水4.07億m3、地下水1.32億m3。地表水主要來源于黑河等河流的過境水流,地下水為機井水。近年來,用于工農業發展和生活的用水量逐年增加,地下水提取量也逐年增加,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年平均下降幅度達0.53 m。有的鄉鎮,在抗旱高峰期甚至下降幅度達10.6m。駱駝城井灌區已經形成了60km2地下水區域性降落漏斗。
2.1 水資源污染嚴重。隨著經濟的發展,生產生活需水量逐漸增多,尤其是工業用水量急劇增多,同時隨著工業的發展,工業廢水產生量也增多,如果處理不當就會對水資源產生嚴重的污染。我國對水污染非常重視,根據多年防治水污染和保護水環境的經驗,于2018年重新修改頒布了 《水污染防治法》,但是有些企業仍然只追求經濟效益,對水污染帶來的危害認識不夠,造成大量沒有處理的廢水直接排到了溝渠、河湖中,造成嚴重的污染。
2.2 農業灌溉方式落后。農業灌溉用水占全縣用水量的92.07%(實際水資源利用量4.92億m3,農業用水量4.53億m3/年),農業需水量非常大,但是全縣的灌溉方式相對比較落后,節水灌溉面積較小,大多數鄉鎮仍然采用傳統的灌溉模式,水資源的利用率較低,浪費嚴重。
2.3 水價低。水價低,使得人們不重視節省用水,不僅造成浪費而且增加了污水的排放,增加治理污水的成本;節水設施費用高于水價,造成節水灌溉技術的推廣困難,不能提高用水戶節水的積極性。針對這個情況,要建立健全水價的市場調節機制,根據市場需求合理調整水價,促使用水戶節約用水。
2.4 管理體制有待完善。全縣對于水資源的調控缺乏統一的管理,沒有健全的管理體制,地方保護主義嚴重,缺乏法制觀念,存在著有法不依、違法不究的現象。還有的水渠年久失修,存在著嚴重的滲漏問題,調控水源的能力差。
3.1 嚴格控制用水量。在水資源的利用上,必須規范取水、用水程序,每一眼機井和取水口都要按規定辦理取水許可證,取水量要執行上級主管部門下達的降幅指標,用水戶的用水量要嚴格控制,不能超過取水許可量,如果用水使用超量了,要執行累進加價制度。無論是鄉鎮、灌區還是企業都要在月初嚴格按照流程上報用水計劃,并在月末對實際用水量進行匯總,對超量使用的要在下一個月進行糾偏。水資源的管理要執行黨政“一把手”責任制,并把對水資源的使用情況納入年度考核中。
3.2 推廣節水措施。要大力推廣節水措施,發展節水型種植農業和節水灌溉新技術。在干旱地區,多種植一些小麥、孜然等耐旱農作物或牧草,發展溫室、大棚高效日光農業,既可以增加農戶的收入,又可以節省水源。在灌區,要利用低壓管道輸水,并采用噴灌、膜上灌、微灌、滴灌等灌溉方式,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
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調整工業布局,發展節水型工業。對現有的企業,要加強節水改造,對于用水量特別大的用戶要加以限制。新增的項目,要根據水資源的配額,優先發展節水的企業。城市、鄉鎮生活用水,可以采用分類供水,一水多用。
3.3 增強供水能力。全縣有19座大中型水庫,平時要做好維護工作,減少滲漏。在汛期黑河水量多的時候,要及時引水、蓄水,發揮水庫的最大效能。輸水渠道要盡量襯砌,防止滲漏和水土流失。
3.4 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嚴格執行 《污水綜合排放標準》,對污水處理不達標的,要禁止開工運行。同時,要加強執法力度,既要扶持企業的發展,又不能產生新的污染源。加大對廢水、污水的治理力度,提高其重復利用率。積極開展綠化工作,涵養水源,改善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