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淑萍
(遼寧省本溪滿族自治縣林業種苗管理站 遼寧 本溪 117000)
本溪市是遼寧省的重點林業發展區域,實施林業多元立體生態開發是該市進一步提升林業經濟效益的發展方向。實施林業多元立體生態開發就是在保護好生態環境的基礎上,運用先進的林業技術,實施以多元化、立體化、效益化的林業發展模式[1]。通過林業多元立體生態開發,提升林業生態與經濟兩大效益。本文分析了林下經濟的重要性,提出了本溪市林業多元立體生態開發與林下經濟發展的意義與途徑。
1.1 發展林下經濟拓寬了本溪市林業經濟的發展領域。為了進一步提升林業經濟效益,對本溪市林業進行多元立體生態開發與林下經濟發展十分必要。實踐證明,在本溪市進行多元立體生態開發與林下經濟發展過程中,通過對林下經濟短期、中期和長期的經營與匹配,進一步豐富林業經濟的總體生產結構,對以生產原始木材為主導的林業是一種拓展,使林下土地資源、林間空間資源轉向高效率、多功能、高產出的方向拓展。與此同時,也極大地豐富了林產品及其附屬林產品的種類,實現了林業經濟的橫向發展與縱向延伸。
1.2 發展林下經濟提升了本溪市林業的經濟效益。在本溪市進行多元立體生態開發與林下經濟發展,突破了以往傳統的、單一的林業生產模式,實現了林業產業鏈的延伸。在有效開發林下資源的過程中,實現了林業多元立體化利用,使林下土地資源得以全方位利用,使林業經濟突破了單一的結構,增加了各類林業產品的附加值。
1.3 發展林下經濟提升了本溪市林業的生態效益。在本溪市全方位開發林下經濟,有效提升了本溪市林業生產發展的生態效益。因為在發展林下經濟過程中,豐富了本溪市的林業樹種,優化了本溪市的林分結構,豐富了林業生物種群,完善了林業生態系統,極大地實現了林業生態的多樣性。
2.1 探索本溪市林業多元立體開發的渠道。本溪市要實現林下經濟更好的發展,重視多元立體化的開發渠道極為關鍵。多元立體化開發主要是以林業空間和時間來突破。在林業空間開發上,要對現有的林地資源、林間空間進行充分利用,使現有林業資源在空間上形成合理的生物層次,提升林下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在林下經濟的系統性開發過程中,要根據不同林產品及其附屬產品在生產和收獲時間上的不同,對其進行優化組合與合理安排,實現林業產品開發上的效益最大化。
2.2 積極推進本溪市林下(林間)種養殖模式。本溪市實施的多元立體林下林間套種模式較多,如林藥模式、林花模式、林草模式等。林下養殖模式也是主要開發模式,可以在林下放養野豬、梅花鹿、蜜蜂等。林中良好的生態環境,為林下養殖的發展提供了舒適的自然環境,又能利用家畜排泄物滋養林木,實現了林農經濟效益的大幅度提升。本溪市林下林間種養結合的模式也值得推廣,通過栽植果樹、藥材等林業品種,改變原有的以生產原木為主的林業經營模式,大力發展經濟林、中藥材、養雞、放蜂等,通過人工栽培經濟植物、飼養家畜動物等來合理利用林地資源,進一步拓展本溪市林下經濟的發展空間和領域。
2.3 探索本溪市林業旅游經濟的發展模式。本溪市是一個知名的旅游城市,要充分利用本溪市豐富的周際林地、林木資源優勢,探索開發林業旅游業,是本溪市林下經濟發展的主要方向,通過科學合理的林下、林間人工種養,將現有的林業資源整合為一個完整協調的生態系統,在創造具有喬、灌、花、草的多元觀賞風景框架下,吸引市內外、省內外的游客前來觀光賞景。在此基礎上,積極引導本溪市農戶利用林業資源開發與農家樂等旅游模式結合發展,從而實現本溪市林業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同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