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連輝
(灤南縣農業農村局 河北 灤南 063500)
我國農作物秸稈資源量大,但目前有些僅作為燃料用,甚至在田間焚燒,造成了資源浪費。我國的秸稈綜合利用現仍處于起步階段,利用方式主要有作為農村生活燃料和畜牧飼料,以及用于工業造紙和造肥還田等幾個方面。其中農村生活燃料是主要用途,隨著牲畜飼養產業的興起,秸稈飼料的比例在秸稈綜合利用中也占有越來越多的份額。石油能源是目前世界的主要能源,但隨著石油開采量的增加,能源短缺已成為世界性難題,而且使用化石能源也給環境帶來嚴重污染。生物質能源(如秸稈生物發電)被認為是最有前景并且污染小的可再生能源,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因農作物秸稈及飼草資源物料松散、容積密度小,收集、運輸困難,運輸時虧噸現象嚴重。所以,在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和產業化發展進程中,應首先需要解決收集儲運問題。
針對目前畜牧業、生物發電等行業對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需求,為解決我國農作物秸稈及飼草資源在運輸中的物料松散、容積密度小、收集及運輸困難等問題,從改進機械適用性、降低能耗、提高壓捆機使用性能及自動化程度等方面入手,研制出與我國農田農藝相結合,實現切割、撿拾、揉搓、輸送、壓縮、打捆等一體化作業的秸稈收獲粉碎壓捆機迫在眉睫。
2.1 壓捆機設計要求
2.1.1 總體要求。在技術上對傳統的秸稈壓捆機進行了改進,形成集切割、撿拾、揉搓、壓縮、打捆一體化作業為一體的對稱結構的牽引收獲式秸稈壓捆機,解決了農作物秸稈收獲、運輸中費時費工的難題。
2.1.2 技術要求。①同時完成收割、撿拾、揉搓、壓縮、打捆等多道工序,需要充足的動力保障,設計以90以上馬力四輪拖拉機為動力;②撿拾揉搓機構同時完成秸稈的切割撿拾,將秸稈揉搓成絲狀物,采用設計獨特的“錘爪式”結構,提高了工作可靠性和效率;③設計由飛輪通過曲柄連桿機構驅動壓縮活塞完成壓捆工作,利用拖拉機的動力輸出軸輸入動力,并經過傳動箱降速增扭后傳給飛輪,其成本較液壓驅動、電機驅動等其他驅動方式大大降低;④設計可自主調節式秸稈捆密度的控制器,可根據作物秸稈的品種、含水率等條件來調整秸稈捆密度;⑤設計采用帶有安全摩擦的離合器和自動打捆機構;⑥使整機具有良好的縱軸對稱性,行駛穩定性好,容易牽引,能適應在多種地塊上作業。
2.2 產品技術關鍵
2.2.1 設計出錘爪式撿拾揉搓滾筒,一次完成切割、撿拾、揉搓等幾道工序,不僅解決作物收割時勞動力浪費的問題,而且可以撿拾農田里的倒伏秸稈,適用性廣,結構先進、新穎。
2.2.2 設計出“圓孔篩式”輸送喂入機構,利用曲柄搖桿機構驅動喂入撥叉,將堆積在喂入口處的絲狀秸稈添加到壓捆室,同時將錘爪式滾筒在工作運轉時所產生的氣流卸掉。
2.2.3 采用彈簧加載式秸稈捆密度控制器來調節秸稈捆的密度,操作簡單、使用可靠。
2.2.4 采用安全摩擦離合器控制活塞壓縮行程的過載,保護壓捆機免受損壞。
2.2.5 設計打捆針安全保護裝置,利用安全剪切螺栓保護壓捆機不致于因為超載而損壞。
2.3 創新點
2.3.1 該機采用“錘爪式”撿拾粉碎機構、螺旋輸送機構及壓捆機構,可一次完成田間秸稈的收割、撿拾、粉碎、輸送、壓捆等聯合作業。
2.3.2 設計了“圓孔篩式”輸送喂入結構,秸稈輸送順暢,降低了功耗,并可有效分離秸稈中的泥土雜質。
2.3.3 通過更換不同的撿拾部件,實現不同作物秸稈的撿拾壓捆作業,提高了機械的綜合利潤率。
2.4 產品主要技術指標。生產效率達到3~5 t/h;產品工作幅寬達到2 000 mm;作業行駛速度可達4~7 km/h,成捆率大于95%,能成捆形為1 000 mm×450 mm,秸稈損失率≤6%。
該壓捆機已生產樣機并進行了銷售,通過用戶反饋,其生產率為3.7 t/h,成捆率100%,總損失率5.7%,草捆密度141.6 kg/m2,達到并優于設計要求,普遍反映良好,用戶滿意度高。應用結果表明,工作性能穩定、可靠,滿足性能指標要求和用戶需求。每臺機器年利潤可達30萬元以上,經濟效益顯著。此外,該項目具有顯著的節水節能和環保的特點,符合國家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政策,是國家大力提倡的節能減排技術改進設備,且該機是秸稈利用亟需產品,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其應用推廣前景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