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霞,張虎天
1.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石泉鄉人民政府,甘肅 定西 743021;
2.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農業農村局,甘肅 定西 743000
農村實用人才是指主要在農村從事生產經營,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或生產經營技能,且示范帶動作用明顯,并得到周邊群眾普遍認可的鄉村勞動者。在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對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將緊緊圍繞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和鄉村振興,不斷加大投入,逐步建立與當前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農村人力資源開發體系,不斷完善農村實用人才發展機制,著力培育實用型、生產型、經營型和技能型人才,使農村實用人才的總量和質量同步增加,結構日趨合理、素質不斷提升,運用先進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知識帶頭致富、帶領群眾致富的能力明顯提高。因此,充分挖掘和培養適應新時期的農村實用人才隊伍,是實現鄉村振興、助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人才保證和智力保障。
圍繞當地特色優勢產業開發和農產品精深加工、農田水利、旱作農業、節水農業、高產高效栽培、畜禽標準化養殖、優良苗木繁育、疫病防控、作物病蟲害防治等農業生產領域,著力培育一批農業產業化經營人才、種養加生產能手和農業技術服務人才。
圍繞服務于農村生活、農業生產經營等技能型崗位需求,針對性地培育有技能特長的各種技能型人才,通過自己創業、技藝傳授,示范、帶動、引領其他農民掌握技術或進入該行業。
圍繞農業農村改革,著力培育一批在鄉村文化、體育、就業、社會保障等領域,從事鄉村文化創作、表演、傳統手工藝術、家政服務、中介服務、鄉風文明、社會治安等工作的各類實用人才。
依托培訓中心、農廣校、農技服務中心、農機校、田間學校、實訓基地等一些培訓和推廣服務機構創建一批農村實用人才定點培訓基地,進行掛牌管理,每個培訓基地要確定1-2個培訓專題,不斷增強基地的示范帶動作用。同時,要加強農業農村實訓基地建設,組織農業專家、農技人員和科普志愿者,通過實訓基地示范、聯戶結對、巡回指導等方式對科技示范戶開展農業實用技術指導與服務;通過科技示范和成果展示,引導農民掌握、運用先進實用技術,提高生產技能。
加強培訓師資力量,選聘各類農業科技專家,建立全區農業培訓專家庫,專門開展對農村實用人才的產業培訓和崗位培訓。充分發揮科技特派員的專業特長,廣泛開展多層次的培訓,培養造就一批適合當地發展的“土專家”“田秀才”。鼓勵各類技能人才發揮專業特長,共同參與到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中來。
科學的赴外培訓計劃,選派精兵力量進行再學習再深造,提高其綜合素質和經營管理水平。依托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網絡開展各類培訓,推廣應用農業科技知識和實用技能,培養農村文化傳播人才。
引導廣大農民群眾充分利用農業農村部“三農錦囊”APP客戶端、互聯網等信息平臺,及時了解和掌握農產品價格、農資資訊、市場動態、行業政策等信息。按照“互聯網+”的發展要求,充分發揮各類互聯網農業服務平臺資源,鼓勵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特色電子商務業,注重產銷銜接,實現生產導向轉變。
加強鄉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切實把“鄉村舞臺”建設成為農村開展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傳播、文體娛樂活動、民俗文化傳承、致富技能培訓、鄉村文化人才培養的“大舞臺”。
對農村實用人才進行分類管理,建立集人員基本信息、培訓登記、收入狀況等信息為一體的農村實用人才數據庫。對入庫人員經常分析跟蹤,實現動態化管理,全面準確及時反映全區農村實用人才狀況,為制定管理政策和開發規劃提供數據分析依據。
按照相關規定,制定實施方案和細則,建立職業素養、教育培訓、知識水平、生產經營、生產效益為主要標準的認證管理體系,不斷擴大新型職業農民證書制度在農村的覆蓋面,通過各種激勵措施,逐步推行農村實用人才的職業資格評價和職業技能鑒定工作。
按照《農村實用技術人員職稱評定辦法》,開展農民技能職稱評定工作。對獲得新型職業農民證書或取得技術職稱的人員,要在項目審批、企業創建、農民專業合作社登記、家庭農場注冊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扶持其創業發展。同時要按照中央和省、市關于農村實用文化人才和社會工作人才相關評價制度規定,做好鄉村文體藝術人才和社會工作人才的職稱評定和職業水平評價工作。
逐步建立并推行由政府監管、業務主管部門主辦、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表彰獎勵體制,設立表彰獎勵項目,采取微信公眾平臺、網站投票等形式,開展農村實用人才獎勵評選活動,對工作業績突出、輻射帶動能力強、做出重大貢獻的給予一定的物質和精神獎勵。
制定出臺相關配套政策,鼓勵開展自主創業活動,大力支持興辦科研實體和開發型經濟實體,并在土地流轉、項目立項、資金投入、技術支持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鼓勵和支持農村實用人才參與或自主創辦農業產業化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各類經營主體,發展“一鄉一業”“一村一品”,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鼓勵和支持農村實用人才創辦社會化服務機構,有效解決農技推廣“最后一公里”問題。鼓勵和支持農村實用人才創辦科技示范基地、標準示范園等,加快新技術、新品種、新農資的推廣應用步伐。
鼓勵各類金融機構向種養加能手、經營能人、農村經濟組織負責人提供金融扶持,切實加大對農村實用人才創新創業的資金扶助力度。充分發揮再就業、婦女小額擔保、精準扶貧等財政貼息貸款的積極作用,將貸款向有一技之長、愿意創業興業的農村實用人才傾斜,并通過創辦資金互助組織等措施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積極開展各種農業政策性保險,為農村實用人才創業興業提供風險保障。
在貧困村著力培養一批懂技術、會管理、能服務、愛指導和強帶動的農村實用人才隊伍,把農村實用人才和貧困戶結成幫帶對子,建立健全幫扶機制,充分發揮技能示范和致富示范帶動作用,著力增強貧困家庭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和勞動力技能水平、就業創業能力,逐步加快脫貧致富奔小康步伐。
通過優惠政策、項目支持和科技幫扶等措施,引導和鼓勵農村實用人才積極參與實施現代種養業發展項目,帶頭創辦產業經營經濟實體,示范和帶動更多的農民在發展產業的過程中逐步成長為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的復合型人才,增強本土“造血”功能,實現“培養一批能人、帶動一方發展、富裕一方百姓”的人才聚集效應。
結合重點縣域經濟人才工程和農村黨建助脫貧引領工作,對于勇于創業、擅長經營、精于管理、能夠帶領群眾致富的復合型農村實用人才,要加大培養力度,并讓優秀的致富帶頭人進入村“兩委”班子或擔任“兩代表一委員”,使農村實用人才和黨員致富帶頭人既成為推動農村發展的“土專家”,又成為黨建引領促脫貧的“領頭雁”。
要把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作為加快推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深入推進精準扶貧的有效舉措,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整體人才建設范疇,認真研究謀劃,精心安排部署,扎實有效推進。相關部門和單位要各司其職、協作配合,負責抓好新型職業農民人才隊伍建設。
按照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不斷加大對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的投入力度,地方財政每年要安排專項資金,確保人才培訓、獎勵、職稱評審、項目支持及管理服務等各項工作有序開展。同時要著力拓寬融資渠道,鼓勵社會資本和民間資本進入,建立健全多元投入機制,強化資金保障。
尊重廣大農民的首創精神、注重及時總結推廣優秀實用人才科技致富、帶領群眾致富等方面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通過報刊、電視、網絡等多種媒體宣傳報道。并全方位開展農村實用人才優惠政策宣傳,在全社會努力營造關心和支持農村實用人才發展的良好氛圍,引導和鼓勵城鄉各方面人才深入農村基層,為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