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俊玲
中共寧縣縣委黨校,甘肅 寧縣 745200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更要“鑄魂”。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利于促進農村經濟更好更快地發展,有助于解決目前城鄉發展不平衡和農村發展不足的問題。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如何培育文明鄉風,助力鄉村振興,是當前一項十分重要而緊迫的工作。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體和主力軍是廣大農民群眾,提高農民素質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所在。良好的鄉風具有引領向善、浸潤人心、規范行為、凝聚力量的積極作用,能幫助農民堅定發展信心,轉變落后思想觀念,摒棄陳規陋習;可以幫助農民提高思想文化水準,振奮農民的精氣神,督促農民養成良好的生活和行為習慣;可以充分調動農民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可以團結人心、提振精神、激發活力,為鄉村振興注入精神動力。
農村民主的前提是農民具備民主意識和民主生活習慣,農村民主以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集中統一領導為遵循。只有大力推進鄉風文明建設,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的主人翁意識,培養自覺遵守民約鄉規意識,提高對村集體公共事務的參與積極性,培育形成民主辦事的作風和依法辦事的習慣,才能加快推進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步伐。
科學文明的健康生活方式,良好的人際關系和社會氛圍,和諧安定、協調有序的社會環境和先進的現代文明成果是廣大農民群眾的一致追求和迫切愿望。只有促進鄉風文明,才能滿足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增強他們的精神力量,豐富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促進農民素質提高,推動鄉村全面發展。
目前,一些鄉村干部對鄉風文明建設的長期性、重要性和豐富內涵認識不足,認為鄉風文明建設是“虛功”和“慢活”,實施起來周期長、見效慢,且不容易考核,不愿投入太多精力。甚至,有些領導錯誤地認為只要經濟發展了,鄉風自然會文明化。
目前農村社會風氣仍然缺乏強有力的正確引導。由于文化生活單調,麻將賭博風、封建迷信風、盲目攀比風、高價彩禮風敗壞著社會風氣,腐蝕著人們的身心健康。
一方面,基層文化專業人才短缺,文化咨詢輔導力度嚴重不足。另一方面,缺乏強有力的組織和引導,目前在許多村,農民在業余時間,除了看看電視、玩棋牌外,很少有其他文化活動,有的村即使在重大節慶時搞點活動,也大多是因參加上級舉辦的匯演或比賽而為之。每年,上級有關部門組織開展送戲下鄉、送書下鄉、送科技下鄉等多元化的下鄉活動,雖然深受農民喜愛,但對農村文化建設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對促進農民文化素質提高起不到明顯作用。
開展鄉風文明建設,要堅持黨的領導,尤其要重視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作用。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工作的基礎戰斗力,是振興鄉村的頂梁柱。農村基層黨組織能夠為鄉風文明建設提供內在支持,為鄉風文明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政治保障。開展鄉村振興戰略,培育文明鄉風,必須大力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不斷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為推進新農村建設和鄉村振興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
要開展好涉農政策教育培訓與引導,針對廣大農民群眾關心的各類焦點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解疑釋惑,增強農民群眾發展信念,達成發展共識,引導農民聽黨話、跟黨走。要踐行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農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和通俗易懂的語言組織開展宣講活動,增強農民群眾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和認同,在鄉村廣泛形成知榮辱、講正氣、促和諧的好風尚。大力開展科技文化下鄉活動,送科技知識進村入戶,幫助農民掌握實用技術,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培訓新興職業農民。
要培育文明鄉風,就必須移風易俗,遏制陳規陋習,轉變農民觀念。比如,天價彩禮不斷攀升,賭博多發態勢仍未徹底扭轉等等,嚴重危及家庭和諧幸福,敗壞家風鄉風,影響社會穩定。“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風俗。”那么,什么是該提倡的,什么是該反對的,要結合村民的生產生活實際,積極開展以改陋習、樹新風為主要內容的鄉風文明評議活動,通過修訂完善《村規民約》、簽訂文明協議、推行《村民公約》等方式,大力宣傳文明新風,從而把不良的風氣壓下去,把良好的風尚立起來,讓人民群眾居家安心、辦事舒心、出行放心。
要培育文明鄉風,就必須注重實踐養成。一是活動養成。采取農民易于理解、樂于接受、方便參與的方式,組織引導群眾開展健康向上的群眾文化活動。例如,組織開展正確的婚姻觀、戀愛觀宣傳活動,大力倡導文明和諧的婚姻關系。通過組織開展“學習型家庭”“文明示范家庭”“平安和諧家庭”等的評比工作,樹立典型,營造爭典型、創示范的氛圍,深化鄉風文明實踐活動。二是文化養成。充分發揮科技書屋、鄉村舞臺、文化活動中心等科技文化陣地的作用,廣泛傳播現代文明社會的新思想、新知識、新觀念。組織引導群眾參與開展健康向上的群眾文化活動,破除抱殘守舊的老思想觀念。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移風易俗好做法、好典型,引導群眾除陋習、樹新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