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紅玉
中共民勤縣委黨校,甘肅 民勤 733399
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時刻情系農民群眾,始終把“三農”工作放在優先發展地位,圍繞兩個一百年目標提出了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部署。“堅持農村優先發展”這是中共中央、國務院今年一號文件提出的關于農業現代化的戰略決策和部署。沒有農業的現代化,就沒有中國的現代化;沒有農村的富裕,就不會有全國人民的富裕。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向全國農民表達的肺腑之言。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這是我們黨歷史性地把農業農村工作擺在了黨和國家的優先位置。在今年的一號文件中提出,要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開展美麗的宜居村莊和最美庭院創建”等活動。
民勤縣東北西三面被巴丹吉林和騰格里兩大沙漠所包圍。新中國成立以來的70年間,在黨和人民政府堅強領導下,開展了全民性的造林治沙大業。至今,在408km的風沙線上,造成了300km的防護林帶,牢牢縛住肆虐的黃龍;全縣人工林保存面積達2 298 600畝;壓沙面積633 000畝,全縣森林覆蓋率由12.1%,提高到17.91%。隨著沙產業大力發展,以肉蓯蓉為主的藥材示范基地達110 000畝。從事生態產業的群眾達14 000人,實現總產值達3億多元。
由于造林治沙做出了突出成績,民勤縣曾榮獲“社會主義農業先進單位民勤縣”的榮譽稱號。后有全國北方十省林業現場會在民勤召開,1990年在全國治沙蘭州會議上,民勤縣又獲得“全國治沙先進單位”的稱號。2015年,民勤縣被國家發改委等11部委列為國家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2018年榮獲國家生態范例獎。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借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東風,推進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無疑是絕佳機會。民勤為騰巴兩大沙漠所包圍,造林治沙必然是主要矛盾。20世紀六七十年代,大搞農田基本建設,渠渠有林,路路有林,護田有防風林,生態是農村美麗和諧一景。
20世紀90年代,民勤掀起了開荒熱。在利益的驅動下,農民大面積種植籽瓜,但耕地數量有限,人們便將目光轉向了沙漠,在沙漠中開荒打井。20世紀70年代以來,至改革開放初期,民勤提取地下水的土井、機井達數萬眼。民勤地下水急劇下降。機井靜水位達三四十米,造成大片人工林死亡枯萎,大片草場衰敗。加上石羊河上游地區的開發以及地方工業的蓬勃發展,石羊河來水極度銳減。由于民勤干旱缺水,河水上游無視水規卡脖子,紅崖山水庫盡一度干涸,為了節水,縣境內干、支、斗、農、毛,各級渠道,一律水泥磚襯砌。為襯渠樹伐了,渠護了,樹沒了。有些地方耕退了,林卻未還。甚至把原有的林同耕一起退了。在農村青壯勞力銳減的現實情況下,農村留不住年輕人,老年人很難對鄉村生態文明建設施法,反映出鄉村生態文明建設短板的現實。
根據民勤實際,以鄉村振興為總抓手,“抓重點,補短板,強基礎”,推動鄉村生態文明建設。
農村是廣闊的天地,工作必須抓深抓細,以鄉村振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綠化、美化,就涉及了“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戰略布署和嚴重任務。這首先要有各村明確的管轄地域,特別是“結合部”。有了明確的地域管轄,而后就有了明確的綠化職責。村中村一般是明確的,而與荒灘、荒漠相鄰的村往往多有“扯皮”。遇到這種情況,不能只說“莊前屋后”綠化,村莊附近的荒灘荒地綠化,鄉鎮政府應有明確的管轄界限,使村子有明確的任務。有的村子還和國家文化保護單位相近,這樣的村,生態文明建設責任更重大,一定要使文保單位環境整潔,綠林搖翠,給游人、學者、考古專家以愉悅觀覽。
不能為農業而丟林業、丟綠化。不僅要抓好莊前屋后綠化,更要抓好田間渠、路林建設。為此,要使渠、路林有水喝。這樣就要改進渠道襯徹磚的鑄造技術,將磚上帶一定數量的水眼,使渠林喝上水。或以滴灌營林也可,這也是農業所需要的。
只要組織宣傳動員好鄉村振興、人居環境整治的綠化,美化這個局面還是會形成的。推進鄉村振興人居環境整治中綠化、美化,在于組織和宣傳動員。因此,要結合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關于“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重大部署,使廣闊鄉村、廣大人民群眾懂得“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科學真理。要懂得“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的哲學思辨理念。還要懂得綠色發展,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等科學知識。
在農村青壯勞力銳減的現實情況下,縣委、縣政府應改變過去“重外輕內”的思想方法。把“造林治沙”和“鄉村振興”“人居環境整治”放在一起去考慮、去規劃、去指導。因此,在組織縣級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中,也要兼顧鄉村“空心化”的現實。特別是對鄰近荒灘、荒漠的村莊,給予人力支援。使這些村莊生態文明建設在更廣闊領域加快步伐推進。
在“最美庭院創建活動”中,要樹立持之以恒的指導思想,既要加強群眾教育,也要注意與各地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和當地文化、風土人情相協調。既要求真務實推動“最美庭院創建”出成效,又要防止作表面文章。
“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鄉村振興”是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戰備布署和決策,“人居環境整治”是其中重要篇章,生態文明建設是關鍵根本。各級干部務必精心操作,精心指導,堅決防止形式主義和不作為、亂作為,造成勞民傷財的惡果。使鄉村生態文明建設,扎扎實實取得實績和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