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寶勝
慶陽市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甘肅 慶陽 745000
慶陽市位于甘肅東部、陜甘寧三省區交會處,全市土地面積2.7萬km2,總耕地面積1 040.4萬畝。近年來,慶陽市加快發展現代農業,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大幅提高,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農業與農村經濟迅速發展。但隨著而來的農業生態環境污染等問題日益明顯,權衡農業發展帶來的正負效應,慶陽市應該走農業可持續發展道路。
慶陽市地處關中平原農田區向毛烏素沙漠和鄂爾多斯荒漠化草原的過渡地帶,屬北方農業農牧交錯帶。既能依托牧區提供優良畜種和養殖經驗,又能依托農區提供豐富的種植資源,發揮整體功能優勢。
市內耕地與草地交錯分布,有豐富的飼草料資源,全市紫花苜蓿累計留存面積500萬畝左右。糧食播種面積接近700萬畝,發展畜牧養殖具備充足的飼草料保障。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濕潤半濕潤氣候,全市海拔885—2 082m,豐富的光熱資源,有利于農作物生長。
慶陽市是傳統農業大市,被譽為“中國小雜糧之鄉”“中國優質蘋果之鄉”“中國黃花菜之鄉”,是全省優質農畜產品生產基地。環縣、華池縣、慶城縣3縣是全省羊產業大縣,鎮原縣、寧縣2縣是全省牛產業大縣。農業產業基礎良好,具備發展循環農業、走農業可持續發展道路的條件。
從發達國家的發展軌跡來看,農業發展到了一定時期,轉型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是必然的選擇。慶陽市農牧業經過多年實踐探索,取得了長足發展。但相比發達地區,仍處于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必須探索走出一條農牧互補、種養結合、生產高效、生態循環、良性互動的農牧業可持續發展路子。
面對赫然亮起的資源和環境“紅燈”,必須走農業可持續發展道路,大力推進資源利用高效化、農業投入減量化、生產過程清潔化、廢棄物利用資源化。通過強化農業生產活動與資源環境的協調統一,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突出資源永續利用,建設美麗田園,給后人留下生態秀美的發展空間。
走農業可持續發展道路,有利于助推進一步傳承農耕文化,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開展農村環境整治,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有利于加快培育大型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引領農業產業發展。有利于助推創新和完善農業廢棄物收集儲運利用、村容村貌管理等方面的良性運行機制,增加農民收入,推進農業農村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借助農業農村部將慶陽市列入北方農牧交錯帶重點區域的有利機遇,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和農業結構調整。立足市上確定的草畜、蘋果、瓜菜、苗林等主導產業,綜合運用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一系列措施和辦法,推進產業間一體化循環發展和產業自身循環發展。重視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家,培育壯大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新型職業農民等新型經營主體,依靠龍頭企業,對接市場、塑造品牌,增加農產品供應高端市場份額,帶動農牧業一體化循環發展,實現全市農業轉型升級發展。
以水資源高效利用、草畜平衡為重點,突出生態屏障、特色產區、穩農增收三大功能定位,通過發展草業→養羊→羊肉深加工→羊糞加工有機肥→有機肥進果菜園→生產有機果菜,做大做強以肉羊為主的草食畜牧業、做優做精果菜雜糧產業、做深做透節水循環農業,走農牧互補、種養結合、糧草兼顧、種養加一體化的循環可持續發展路子。
隨著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加快,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進城務工,務農勞動力大量減少,農業兼業化、農村空心化、人口老齡化、從業低文化的現象十分普遍。從中央的政策導向和國內外的發展經驗看,必須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培育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依靠大型農業龍頭企業的引領帶動、新型經營主體的規模組織、職業農民的廣泛參與,提高農業組織化、規模化、產業化水平,是解決“誰來種地”的關鍵舉措,也是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主體責任,提高農產品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加強農產品產地準出、市場準入監管,健全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抓好農業投入品監管,杜絕高毒農藥、禁用獸藥等違禁藥品在農業生產上的使用。支持各類新型經營主體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加快與市場需求和國際標準接軌,推進農業地方、企業標準制修訂,依標開展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大量提供標準統一、品質恒定的優質農產品。
多年來,按照多予、少取、放活和工業反哺農業的方針,財政資金持續增加投入,這樣的支持保護體系符合供給相對短缺、基礎相對薄弱的發展階段,效果明顯。但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財政收入形勢嚴峻的態勢下,不僅要增加財政直接投入,更要加大引導金融資本、社會資本增加對農業產業的投入。
當前,農業農村正處在深刻變革當中,主動適應農業發展新形勢,不斷創新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真正重視市場、研究市場、運用市場,用好市場需求的導航燈。注重依法保障農業發展,注重運用法治的思維、方式和手段來凝聚共識、爭取支持、推動工作和解決問題。注重運用信息化手段推動發展,注重發揮手機等新興媒介作用,讓新媒體成為農業技術的推廣員、市場信息的發布員、優質農產品的推銷員、農業政策的傳播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