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博學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西營河水利管理處,甘肅 武威 733000
西營河灌區位于石羊河流域水系的中上游,是一個以農業灌溉為主的大型自流灌區,灌區耕地面積41.18萬畝,設計灌溉面積38.46萬畝,轄10個鄉鎮,74個行政村和農林場,現有人口10.46萬人,成立農民用水戶協會74個,用水小組622個,農戶2.59萬戶,用水戶人口10.12萬人。2018年涼州區分配西營河灌區水權面積為27.0655萬畝。
灌區供用水管理實行專管與群管相結合的管理模式,積極推行工程管理和供用水管理同一節點分隔的管理模式,進一步明確了協會和水管站的管理責任的責權界線,水管單位將工程管理和水權管理落實至斗口,進一步完善斗口供用水臺賬建設,強化了工程管理措施,嚴格了水費公示制度,斗口以下用水由農民用水戶協會自主管理。農民用水戶協會全面負責轄區范圍內支渠以下灌溉管理及田間水利工程管理、維護。斗、農渠道及其建筑物維修或更新、養護經費由協會組織會員進行“一事一議”,通過會員代表大會審批后由協會組織受益用水戶負責實施的方式落實。
近年來,西營河灌區根據深化水權改革文件規定,執行“基本水費+計量水費”的兩部制水價,收費采取“年初預收、輪次核算、年終結算、多退少補”的方式進行。基層站所預收水費時統一標準,基本水費按用水戶水權面積×2元/畝·年的標準、計量水費按全年配置水權水量×0.20元/m3的標準以用水小組為單位收取水費。
灌區水費收繳嚴格按水費收繳管理相關規定執行,水管人員不直接收取現金,由用水小組將預收水費存入就近銀行的管理站水費專戶,再將銀行進賬單送交管理站,管理站按銀行進賬單金額開具西營水管處專用水費票據。年終灌溉供水結束后,按各用水小組年度各類作物種植面積、用水定額和總用水量,嚴格執行涼州區分類水價優惠、減免及累進加價政策,核算水費,以實際結算水費多退少補,結余水費全部予以退還、公示,出具甘肅省地方稅務局通用機打發票。
在收費過程中農田灌溉用水做到了“面積、水量、水價、水費”四公開,張榜公示,接受群眾監督。基層站所在每輪水結束后將配置水量、已用水量、水費使用情況公示至用水小組、用水戶。年底結算后,以用水小組為單位將本年度實用水量、減免政策執行情況、實際結算水費、結余水費等情況予以公示,督促各用水小組將當年水費公布給每一個用水戶。
根據小組的水權面積、全年水權配置水量,將所用水量的水費折算為畝均預收水費標準。先由各用水小組長按照預征水費標準向用水戶征收水費,再由組長上繳給協會,然后由協會以用水小組為單位匯繳到水管處指定的水費賬戶,并將水費進賬單交管理站。
這種征收模式的優點是通過協會的調配可確保協會全年水費任務的足額上繳;但也有缺點,一是各用水小組用水量由協會負責結算、調配,將協會內各用水小組的水量進行平衡,不能嚴格準確按各用水小組實用水量結算水費;二是協會向各用水小組分攤水費時將協會的各項開支,包括各用水小組長的工資統一收取,存在搭車收費現象。
用水戶協會在年初召開用水戶戶長會議,根據本灌水小組的水權面積、全年水權配置水量,將所用水量的水費折算為畝均預收水費標準。組長逐戶對水費收繳,收繳后將現金存入西營水管處指定的水費賬戶,并將水費進賬單交管理站。優點是減少了水費收繳中間環節,避開了協會截留挪用水費的可能。缺點是削弱了協會灌溉管理工作主觀能動性。
水管處根據當年實播面積,依據水價標準核算水費及畝均收費標準,經灌區委員會議討論通過后,由水利管理站負責將水費數額具體核算至各用水戶協會,各協會將水費收繳數額明晰到用水小組、用水戶,并在小組進行公示。年度水費征收標準公示期結束后,在各管理站承包協會人員的配合下,由各用水小組長使用POS機或微信、支付寶等向用水戶入戶收取水費,給用水戶出具收費回單,各水利管理站會計進入收費系統,統計核算各用水小組的繳費進度情況,待收費結束后與各小組進行水費核算,開具各小組總水費票據。優點是杜絕村組在水費收繳中“搭車收費”的問題,實現了水費收繳全過程“非現金”操作,使水費收繳公開化,透明化。其缺點一是現在用水戶家中,留守務農的多已年長,這樣的繳費方式存在過多不便;二是如果實行按戶收費,無法做到供水到戶和水費的應收盡收;三是水管人員直接入戶收費后,極大地加重了水管人員的工作量,且不能按時完成水費收繳任務,并將弱化鄉鎮水資源辦公室和用水戶協會的作用,不利于主體生產模式的推行。
從目前部分用水戶協會運行情況來看,各協會每年財政劃撥的協會運行費已不能滿足現階段協會運行開支。各協會在水費代收取過程中,主要搭車收取的費用根據各協會實際情況不盡相同,主要為協會的辦公經費、人員工資、交通費、渠道維護費、看溝巡河費、設備看護費、清淤維修費、渠道渠堤護坡維護費、大田滴灌維護費、道路維修費、自來水維護費等支出。
目前,涉農收費項目只有水費、電費,而電費已實現了大廳收費或網上繳費,協會在運行管理中費用只能通過在水費收取時搭車收繳。而且,灌區普遍存在著協會與村委會“兩塊牌子,一套人馬”的現象,用水戶協會就是由村委會人員構成。搭車收取的費用中,大部分是協會和用水小組通過群眾“一事一議”后確定的管理費用、配水人員勞務費用和維修養護費用。雖然收取用途基本合理,但沒有合法的收取依據。
建議依托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和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示范項目,盡快實施末端水價。將過去單一由灌區管理機構監管的形式改變為由灌區管理單位和鄉鎮水資源管理辦公室、用水戶協會分級管理的模式。根據各協會面積、人口等綜合因素,合理確定協會運行費用、人員經費、田間工程運行管護費等合理性開支,政府出臺相關政策,確定末級渠系供水費用由管理費用、配水人員勞務費用和維修養護費用等費用構成。明確末端水費收費標準和末端水費收繳管理主體,明確收費項目及額度,規范收支程序,在收繳過程中出具統一的收費票據,使用須經鄉鎮水資源辦審核后列支,減少群眾對水費收取中的疑問,這樣,不但解決了灌區農民用水戶協會的運行經費問題,而且改善了現在用水戶協會管理經費和人員經費不足、缺乏工作積極性的狀況,從而促進鄉鎮水資源辦和用水戶協會對末級渠系的建設與管理。
按現行水資源配置“四級水權”分配模式,灌區將把水權配置到鄉鎮,由鄉鎮水資源辦分配到協會,再由協會明晰到用水小組的用水戶。灌溉供用水管理和各類作物用水量記載、水費結算、收繳由協會和用水小組管理和代收。鄉鎮水資源辦對協會的水權進行審核監管。將發展主體生產模式預留水量預留到鄉鎮,統籌用于發展特色經濟產業和設施農牧業,由灌水小組提出用水申請,農民用水戶協會審核,鄉鎮水資源辦審批使用。從而改變現在灌區水管單位的單一管理模式為灌區水管部門與各鄉鎮水資源辦公室分級管理模式,發揮鄉鎮水資源辦應有的監管作用。
灌區今后的收費應根據多年來水費收繳的實際,一是灌區的水費征收按全年各輪次斗口水量進行輪次水量結算,在收費過程中繼續實行“五公開二監督”制度;二是督促協會給每個用水戶建立供水臺賬,積極推行配水到戶、收費到戶的收費制度;三是繼續推行輪次用水及年終水費公示制度,采取每輪水結束后對所用水量及水費進行公示,年底水費結算后強制要求各協會將當年水量、水費公示給每一個用水戶;四是在水費收繳中,為了減少水費征收中間環節,繼續以用水小組為單元的方式結算水費,并建立村組水費收繳明細臺賬,做到應收盡收,輪清輪結,年終結清,使全體用水戶用明白水,交放心錢。
水費及末端水費由協會代收,協會建立供用水管理和末端水費收支臺賬,對協會收取的末端水費或合理性費用,實行“村賬鄉管”,建立各類開支的審核、審批制度,定期對開支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并向用水小組和用水戶公布公示收支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