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祥元,周自政,潘從生
民勤縣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甘肅 民勤 733399
2012年,民勤縣被農業部確定為100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縣之一。為做好這項工作,民勤縣政府出臺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工程實施方案》,成立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工程工作領導小組,指導全縣開展培育工作。
在項目實施前,承擔項目實施的民勤縣農廣校、農技中心、農機校等培訓機構充分結合縣域產業發展現狀和新型農民培訓需求,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按照制定的方案認真推進落實。在項目實施中,民勤縣堅持按照中央農廣校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要求,遵循教育培訓、認定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體”的培育環節,兼顧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專業服務型“三類協同”培養模式,扎實做好各環節工作。
經過試點、探索、創新、應用、總結、推廣,至目前,民勤縣已初步建立起“三位一體”(教育培訓、規范管理、政策扶持)、“三類協同”(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專業服務型)和“三級貫通”(初級、中級、高級)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制度框架。
在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實施過程中,民勤縣委、縣政府舉全縣之力,整合涉農培訓資源,搭建了一個集培訓、管理、服務于一體的縣級農民培訓平臺,具體負責全縣新型農民培訓工作。從而形成了縣委政府主導,農業部門牽頭,涉農部門配合,培訓機構和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新型農民培訓新格局。
在新型農民培育過程中,培訓機構主動作為,充分發揮縣級農民培訓平臺在農民教育培訓主渠道、主陣地作用,積極協調縣農技中心、縣農機校等技術推廣和培訓機構發揮專業技術特長和服務功能,通力協作展開培訓,支持和引導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農業園區等主體建設實訓基地做好實訓,以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實用性,形成了以縣農廣校、農技中心、農機校為培訓主體,其它培訓機構和社會團體共同參與“一主多元”的新型農民培育體系。
在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項目實施過程中,民勤縣嚴格按照項目實施方案要求,扎實有序推進。
各培訓機構根據縣域從業農民的狀況、產業特點以及本人意愿,采取個人申請、村、鎮和主管部門逐級審批,培訓機構匯總、培訓。
在培訓過程中,培訓機構結合實際,對培育對象集中開展理論知識培訓、現場基地實訓、外出參觀學習、異地技能提升等形式培訓。
根據民勤縣制定的新型職業農民認定條件和程序,縣新型職業農民認定委員會對具有初高中學歷以上和以農業生產經營或服務為主要職業,系統接受相關職業技能培訓的農民進行資格認證,對已認定的新型職業農民實行動態考核管理。
為支持新型職業農民產業發展,民勤縣對新型新型職業農民在市場準入、土地流轉、產業扶持、金融保險、教育培訓、獎勵激勵、社會保障等方面給予政策扶持,鼓勵新型職業農民做大做強自己的產業。
根據新型職業農民產業發展情況和需求,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機構及時組織農業專業技術人員,深入新型職業農民生產基地適時開展技術指導和跟蹤服務,解決他們生產中遇到的技術難題,幫助他們提高技術,發展生產,以引領和帶動周邊更多農民從事現代高效農業。
根據項目資金管理使用辦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機構嚴格規范經費補助標準、范圍和支付方式,通過規范和加強過程性監管,杜絕了項目資金的挪用、擠占、截留和超標準、超范圍使用現象的發生,確保了項目資金發揮最大限度的效益。
在培育過程中,民勤縣根據縣域產業發展現狀和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對象需求,在培育的內容、模式、機制和手段四個方面進行創新。
結合職業農民整體素質,強化職業素養、合作精神、發展理念等內容培訓;圍繞生產技能,注重新技術、新品種、新成果應用技能培訓和標準化生產、質量安全、信息化的應用等內容的培訓;根據經營管理能力,優化創業創新、市場營銷、融資、保險等內容的培訓。
在培訓過程中,培訓機構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集中學習與分散操作相結合,外出考察學習和異地技能提升相結合。培訓堅持以農業產業發展為出發點,按照生產技能和經營能力兩條主線,分階段組織集中培訓、實習實訓、生產實踐和參觀考察不少于一個產業周期。
民勤縣根據縣域經濟發展狀況和現代農業發展實際,最大限度發揮市場潛能,支持和鼓勵有條件的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等經營實體,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等形式參與新型農民培訓工作。
民勤縣依托縣域農業技術信息服務平臺和農業科教云平臺、云上智農APP等培訓載體,充分發揮云計算、大數據、互聯網和民勤農業信息平臺等現代信息技術媒體在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中的作用,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為新型職業農民提供靈活便捷、智能高效的在線教育培訓和全程跟蹤指導。
在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過程中,培訓機構采取對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對象采取理論知識集中培訓、實訓實習、生產技能實踐、市場考察學習、異地技能提升、跟蹤服務等環節培訓。
主要以專題講座為主,重點講授惠農政策法規、種養技術、創業技巧等理論知識;生產技能實踐環節,通過教師演示、教師指導學員進行生產技能實踐操作。
組織學員走出去,到周邊省市縣的現代農業示范園、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農產品交易市場和設施農牧業示范基地進行觀摩學習。
根據學員產業規模,指導和幫助學員進一步理清發展思路,掌握創業技巧,提高經營水平、擴大經營規模、領辦經濟合作組織、創辦農業企業,選拔優秀學員參加涉農專業的中職學歷教育等。
從每年培訓的學員中挑選優秀的學員到全國設施種養業發達的省市進行異地技能提升培訓,學習和借鑒外地的先進經驗。通過培訓,讓他們親身感受一下發達地設施種養業的發展態勢,進一步接受外地的發展理念,進而轉變生產理念,增強發展的積極性。
根據新型職業農民生產需求,在生產經營關鍵階段,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機構組織農業技術人員進村入社,分區域、分產業,手把手、面對面的進行現場服務、解決生產技術難題。同時,培訓機構還利用信息網絡,建立學員服務平臺,為學員提供遠程技術服務。
通過教育培訓、認定管理、跟蹤服務和政策扶持等一系列措施,民勤縣培養一批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為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技術支撐。
許多新型職業農民充分發揮自身特長,有的擔任了村農民技術員,有的擔任村科技助理員,有的擔任了村畜牧獸醫員,為本村農民傳技授能,有效加快了新技術的推廣利用。
許多掌握了現代農業生產技術的新型職業農民,把學到的技術技能運用到生產實踐中,帶頭發展特色產業,解決了制約其他農民發展的瓶頸難題,在自己增收的同時又造福了鄉鄰。
許多新型職業農民做大做強自己產業的同時,帶頭示范,樂于奉獻,把自己學到的技術傳授給周邊農戶,為周邊農戶經濟增長找準了路子。
掌握種養技術的新型職業農民不但自己積極投身于現代農業發展行列,而且通過他們的傳、幫、帶,全縣農業產業進一步優化,產出效益不斷提升。